承接产业转移与池铜一体化趋势下池州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_时代人物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时代智库
 
承接产业转移与池铜一体化趋势下池州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人类生存空间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客观上要求在推动经济建设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并考虑其中,做到相得益彰,使得生态经济与经济建设一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该深入政府和企业的各项决策与行动中。池州市作为全国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在面临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与池铜一体化的趋势下,对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多方面的思考,要在多害之中取其轻,让绿水青山、空气清新世代相传下去。


承接产业转移与池铜一体化趋势下池州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发奎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各过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999年12月,安徽池州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中国第一也是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2010年1月,国务院通过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要求,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推动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随之,在长江南岸的池州市设立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以下简称江南集中区)。而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空间整合也迅速掀起,池州与铜陵两地50公里之隔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犹如一步之遥,两地一体化趋势已十分明显。池州已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如何做到既能兼顾承接产业转移与江南集中区建设的国家级新规划顺利实施,又能保障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省、市政府与广大学者面前迫切的新任务、新课题,事关池州发展的千秋大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找出有效的耦合点,制定有效的措施,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科学方法,还有可实施的有效手段。因此,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都是明显的。

一、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Haeckl(1866)创用生态学一词,Tansler(1935)提出生态系统概念,之后后肯尼斯•鲍尔丁明确提出《生态经济学》。在60~70 年代, 以Ehrich 和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因缺乏对支持人类经济系统的环境系统研究而受到抨击。这种论战引发了更多的关于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问题的思考, 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开始沟通。巴巴拉沃得(1972)出版的《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 是现今系统研究生态系统对人类制约的起源(金岚, 王根堂, 牛秀丽)。Clark(1973)在强调可更新资源生产方面的同时指出资源保护也是资源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最优利用问题, 将资源保护理论建立在生物过程明确的动态数学模型基础上, 并与动态最优问题联系起来, 奠定了可更新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指出开发者采取高贴现率导致可更新资源利用枯竭。 Vitousek (1986)将自然系统的初级生产能力和承载能力结合起来,人们的视点开始聚集在生态系统对人类系统的制约上, 开始研讨人类社会的生态承载力问题(大卫. 皮尔斯)。
80 年代末50 多位科学家一起成立了国际生态经济学会( ISEE ) , 创立了生态经济学, 出版《Ecological Economics》杂志。从此生态经济的研究方兴未艾。因传统经济福利测算指标GDP 存在严重的缺陷, 新的反映发展的持续性指标便应运而生。1991 年Pearce将发展分为强可持续性和弱可持续性两大类, 这是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很多测量指标被发现。其中反映弱可持续性的指标有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大卫. 皮尔斯;王金南)、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 ISEW) (Cataned B E.)、真实发展过程(GPI) (Hamilton C); 反映强可持续性的指标有生态足迹(EF) (Wackernagel M, Onisto L, Bello P, et al)等。1993 年美国在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中建立了资源环境经济整合帐户体系( SEEA) (Holub H W, Tappeiner G, Tappeiner U), 日本Ariyoshi N于1998 年提出了广义的资源环境帐户体系的理论框架(CSEEA)  , 为解决经济和生态问题的耦合提供了方法依据。
环境的成本价值估计是可持续发展定量衡量的核心问题之一, 针对之前众多成本估计方法中缺少生物物理评价方面研究的不足, 1997 年Costanza 等13 位生态经济学家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作出的初略最低估计值,在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决策层作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从近年的研究来看, 主要任务是研究何时何地生物物理限制怎样制约经济的发展。
整合研究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近些年来计算机建模技术的发展加快了跨学科研究的趋势。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为理解长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理解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提供了重要工具(Costanza R,Lisa Wainger,Carl Folke ,et al)。这种建模就是为了理解人类行为和生态过程间的动态关系(Ger A Klaassen,Johannes B Opschoor)。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性规划和管理也要求多样化的方法以及整合多个不同观点的能力。
可以说,国外学者对生态经济的研究已趋向成熟阶段。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国内学者对于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由浅入深,由整到分,由粗到细。我国从1980 年提出研究生态经济问题和建立生态经济学至今已有近30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王松霈, 徐志辉)。
准备阶段(1980 年以前)。1973 年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确定将环境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发展战略。但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缺乏清晰概念。政府虽然显示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但行动措施限于治标措施(李金昌)。事实说明搞经济建设不协调好生态环境是不行的, 在这时候自然科学家开始接触生态经济问题, 发表了一些描述和揭露生态经济问题的文章, 但尚未深化到理论阶段。此时,国外的著名生态经济理论也开始传播到中国。
初创阶段(从20 世纪70 年代末至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1980 年许涤新倡导要加强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研究》编辑部发起召开了生态经济问题座谈会, 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研究的任务和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等,并提出了一些措施。虽然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都有很多问题, 但政府和学术界对生态经济问题的认识都进入了一个较高层次,驱动了学术界对生态经济问题开始较全面的探索。1981 年11 月云南省生态经济研究会成立, 这标志着我国生态经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方位研究阶段(80 年代初至今)。其中的主要建树是明确建立了生态与经济必须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此间开始了很多生态经济的实证分析, 如李金昌主持的自然资源价值核算和金鉴明主持的全国生态环境损失的货币计量;在研究方法上也开始跟上国际潮流, 如陈仲新等采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方法, 衡量中国生态系统的价值;徐中民等采用绿色国内生产净值的概念衡量了1995 年张掖地区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损失。
无论从生态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来看, 我国与西方国家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三)关于池州生态经济的研究分析与评价
在国际国内研究生态经济热潮的带动下,国内尤其是安徽部分学者(主要是池州本地学者)也把目光投向了池州,他们主要探讨了池州生态经济的资源优势与生态资源评价(吴新民),池州生态经济建设的路径选择(杨桂根),池州山区生态经济的开发与治理模式(朱同林),池州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周定一;胡文海;陈保平,沈朱飞,陆健健),池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胡文海;陈保平),池州生态系统价值的计算与评价(吴新民,许信旺),池州生态经济的物种选择(余林生,朱永胜,汪镇;刘竹青)与长江防护林建设(袁世超),对池州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也作了探讨(陈保平)。但以上这些关于池州生态经济的研究局限性较为明显,研究视觉均较单一,且方法上缺乏整合研究,另外在时间上均在2008年之前。对于承接产业转移与江南集中区建设的重大新规划出台——而这必然对原来的池州生态经济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之后,至今尚不见有这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提出本研究。
二、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与池铜一体化趋势下池州生态经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境内 北临长江,南依九华山,东邻铜陵市,西接池州市区,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其中先期工作将从37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开始。起步区东起九华山机场,南至机场迎宾大道,西至九华河,北至长江。
按照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安庆、池州、铜陵以及马鞍山、芜湖、等地分别设立了江南产业集中区(池州)和江北产业集中区(芜湖鸠江区江北部分沈巷镇)两大省直建区,作为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2009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示范区规划》要求,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推动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依托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利用皖江沿岸承载空间大的优势,在长江南岸的池州市贵池区梅龙街道设立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以下简称江南区)。江南区整体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37平方公里。江南区主要任务是,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把集中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新兴的现代产业密集区,同时,重视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相协调,构建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滨江城市,打造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科学发展极。在其中长期规划中明确了重点承接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营造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活力之城、生态优美的宜居之城、科技和文明融合的文明之城。
根据《2018年池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8年,池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9.1%,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国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年度达标率94.4%,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主城区区域和道路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然而,到2019年3月下旬,池州市贵池区前江工业园区发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件。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即部署在长江安徽段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检查,并要求各地按照“四确保四不放过”的标准立行整改。李锦斌书记、李国英省长多次就长江安徽段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自通过暗访督导,推动专项检查整改。该案件涉及19家企业、39个环境问题,其中18家企业已按规定通过当地环保部门初步验收,前江工业园区内非法堆放的固体废物已全部妥善处置,相关环境违法行为已依法查处,公安机关刑事立案5起、刑事拘留10人。而实际上,池州在整改过程中,还发现了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其他情况,这其中也包括个体养殖户与其他企业。透过这一案件及其整改中发现的案件,充分说明,池州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经济发展和池铜一体化建设中已面临较大威胁。
三、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和池铜一体化趋势下池州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一)做好和完善顶层设计,搞好整体布局和产业规划,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并一以贯之。为此,应特别注重做好产业规划和区位定位设计与布局。
1.所谓产业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
坚持错位发展,培育特色 。按照区域分工与协作的要求,准确把握依靠力量与承接对象,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培育主导行业和特色产业,避免区域内的恶性竞争,走好错位发展的路子。
坚持环保节能,实现低碳发展。要把保护好江南区优良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发展无污染产业,发展低能耗产业,发展低碳产业,促进工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坚持发挥优势,创造“洼地”效应。利用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实现以岸线换大项目;利用江南区优越的生态条件,引进对环境质量要求严的高新技术产业;利用独特旅游优势,引进与培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九华机场等优越交通条件,发展临港产业和物流业;利用“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坚持市场导向,行政推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各项建设中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积极发挥行政推动的作用。
2.在区位定位设计与布局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事项。
进一步深入研究集中区总体定位,结合全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根据优化全省城镇空间格局的需要,按照“铜池同城化”发展的思路及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认真谋划江南集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
集中区总体布局要注重与铜陵、池州两市总体规划衔接,从两市(铜陵、池州)一区(集中区)一山(九华山风景区)一岸(长江岸线)入手,合理布局产业、公共设施、区域绿地等用地,注重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并根据集中区用地和区位特征,着力塑造江南集中区的空间特色。
在更大范围更高战略层面谋划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处理好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港口、机场等设施的布局,积极探讨构建铜池之间的第二交通廊道的可能性,并加快推进宁安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在集中区增设站点和出入口的相关工作。
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按照生态优先的理念,深入分析适合江南集中区生态环境特征的产业类型,科学合理地确定集中区空间容量和建设用地,明确禁止建设用地范围,严格控制和保护区域性生态廊道及生态空间。
加强长江岸线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研究,分析长江防洪、上下游城市水资源利用及水生物保护对集中区产生的影响,加强对过境水系、区内河流整治利用的研究,结合排涝特点和景观考虑,梳理区内水系,合理确定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布局的方案。
(二)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池州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这里的制度建设应包括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建设两部分。内部制度建设主要是工作制度建设,是形成内部有效的运行机制的重要保证;外部制度建设主要是基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视觉的市场引导和规范管理的制度建设,是吸引优秀企业投资和促进企业与市场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是池州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受负面影响的长效保障。在这里着力强调后者即外部制度建设,即重点在承接产业转移与江南集中区建设的新形势下池州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揽子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法规建设。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对于各相关产业的生产与排放物质做出明文规定,对生产操作中的流程做出规范,确保生产及生产后安全,这包括对矿山的开采也要做出明确规定,如开采地域范围、开采井口朝向、开采井口保护措施、遗弃矿石的数量及其处理等;对生产中的排放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其他各种废气、废水、废渣等等也要做出详细规定,应针对每一种可能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规定具体的排放量限制指标。凡是有违规者,必须做出相应制裁与处理措施。
加强政策制度宣传。政策制度一旦形成,就不能束之高阁,流于形式。而要坚决将上述一系列制度法规广泛印发至各企业及相关业主,要让每一家相关企业、每一个相关业主知道政策制度的相关内容与惩罚办法。同时,对全社会也要加强宣传,让全民参与进来。要让全社会都清楚、明白,只有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经济才能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深刻道理。要形成全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关质量、环保、卫生、安全及市场监管等管理部门应形成定期与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制度,突击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允许有内外勾结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现有检查者在突击检查之前进行通风报信,应一律严惩不贷,要用降级、撤职、法办等惩罚措施,让勾结者畏惧不前。可设立举报制度,让全民对违规者实行举报,让违规者无处遁形,坚决做到违规必究、违规必罚;也要让“保护伞”失去保护机会。一旦出现“保护伞”,无论其职位大小、地位高低,均要对“保护伞”采取相应惩罚措施,要让“保护伞”不敢出力,只能自动散去。要让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真正产生应有的威慑作用。
参考文献
[1] Clark C W. T he economics of overexploitation [J] . Science,1973, 181: 630~634
[2] Costanza R, Gottlieb S. Model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with ST ELLA: Part Ê [J]. Ecological Modeling,1998, 112: 81~84
[3]马凯:科学的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求是》2004(08)
[4]张坤民, 温宗国, 杜斌, 等.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5] 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经济研究中的整体性视觉 [J].冰川冻土,2011(03)
[6] 许涤新. 生态经济学[M] .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23~ 225
[7]黄惠, 马俊杰, 王伯铎, 等.灰色关联度法在区域生态示范建设可持续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 2005, 25( 2) : 48~52
[8] 中科院南方山区综考队第三分队. 安徽省南部丘陵山区国土开发与整治研究[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8 ~9
[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298~313
[10]孙虎,韩良,佟连军,孔凡娥.中国区域生态经济水平与区域竞争力的关联性与实证研究[J],生态学报,2006(05)
[11] 马蔼乃, 可持续发展与长江地区发展战略[M], 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教育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3YJA790003)资助。
(作者单位:池州学院)

 

 

 

 

2019-11-05 20:14:54 - www.ems86.com
经济一体化视角下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探讨 10/15
论会展业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1/15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分析 11/12
广东现代会展管理公司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A级的启示 1/15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投资越南的机遇与政治风险研究[] 8/11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