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居延遗址与长城烽燧防御
李旭东 李春斌(甘肃文联、酒泉瓜州县志办公室):居延古遗址“夯土版筑”建筑形式探微
森谷一树 相马秀广 魏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日本奈良女子大学):巴彦桃来(A10)遗迹与居延绿洲北方防御线
陶玉乐(金塔县博物馆):浅析汉代肩水塞防御体系
王鸿国(金塔县图书馆):汉代居延地区的边防设施和烽火信号种类
贾富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汉居延地区军事设施布局的地理分析
王天虎:汉代河西“据两关”新探
陶玉乐(金塔县博物馆):肩水金关的历史地位
赵开山(《北方作家》杂志社):从金塔”三城一关“遗址看河西汉塞长城
杨永生(酒泉市文物局):居延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与路径选择
王昱(酒泉市文物局):居延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分析
尤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金塔居延遗址的内涵、价值与构成初探
秦汉屯戍、津关制度
李岩云(敦煌市博物馆):敦煌汉简“私从者”与“从者”再议
杨延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汉简中的”养“
汪华龙(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再论汉简中的“省卒”及相关问题
张晓东(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居延汉简所见南阳戍卒
张英梅(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所):肩水金关汉简中“葆”再探讨
颜丽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居延地区汉简看大汉的外交策略—关津、驻防与分封
田家潥(中国人大历史学院):肩水金关汉简所见出入文书运行复原研究
汉代历史地理与交通
张德芳(甘肃简牍博物馆):“居卢訾仓”的记载及其百年探寻
高启安、沈渭显(兰州商学院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汉“居延置”所在置喙—以居延里程简E.P.T59:582为中心
李炳泉(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汉武帝置河西郡考
藤田胜久(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肩水金关与汉代交通—传与符之用途
赵建平、王海宇、王春梅(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从居延汉简看汉代居延绿洲的开发
周运中(厦门大学历史系):居延简文新莽临淮海贼考
秦汉制度研究
刘乐贤(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肩水金关汉简所见新莽代汉史料
山珊(中国人大历史学院):论秦及汉初的田部
焦天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新莽简拾遗—以居延新简为中心
薛志清、阎晓雪(河北北方学院):汉代官员的社会流动—居延汉简所见汉代官员升迁与罢黜
李迎春(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居延汉简“主官”称谓—兼谈汉代“掾”、“史”称谓之关系
万尧绪(西北师范大学):《二年律令 秩律》所见汉初卫尉考
王文涛(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居延所见“公乘”简略论
雷长巍(长沙简牍博物馆):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立节校尉”考述
孙兆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肩水金关汉简》(贰)所见里名及相关问题
寇克红(高台县博物馆):“都乡”考略—以河西郡县为例
高荣(河西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论秦汉的传舍
张朝阳(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汉代民事诉讼新论—以居延简为核心
支强(山东政法学院):秦简中所见“以律论”和“如......然”结构在罪行表述上的意义
汪桂海(国家图书馆):期与汉代的文书行政
刘太祥(南阳师范学院《南都论坛》编辑部):简牍所见秦汉行政执行制度期会与汉代的文书行政
秦汉经济、社会生活史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肩水金关简“马谋祝”祭品用“乳”考
庄小霞(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西北汉简所见汉代居室什物考
张玉林(广西防城港市博物馆):汉简所见军队盗窃问题研究
马彪(日本国立山口大学人文学部):试论汉简中所见“大石”“小石”的问题
曹旅宁(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李建设与精张诤田案”中“石”的解释
李周炫(韩国首尔大学东洋史系):汉朝河西四郡的戍卒和私有物品的买卖
韩华(甘肃简牍博物馆):金关汉简中的几个农业问题考论
桂发荣(金塔县地方史志办公室):肩水金关汉简中的经济贸易初探
秦汉西域史、民族史
黎明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悬泉置汉简的羌人问题—以《归义羌人名籍》为中心
金秉骏(韩国首尔大学东洋历史系):秦汉时期的部都尉和异民族政策
阎盛国(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汉简所见少数民族进贡现象及其文化影响
尹在硕(韩国庆北大学史学科):敦煌、居延汉简所见“乐浪”考释
佉卢文简牍所见鄯善国宗教考析 杨富学、徐烨
秦汉历法方术等
关守义、斯琴毕力格(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内蒙古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由西北汉简看《太初历》特殊置闰
李洪财(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读汉简札记—汉简缀合三则和一支纪年竹简讨论
斯琴毕力格、关守义、罗见今(内蒙古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敦煌、居延汉简资料在新编《太初历》历谱中的应用
何茂活(河西学院文学院):居延汉简《相刀剑》册释读析疑
姜守诚(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天水放马滩秦墓(M14)出土的系虎及博局版画考述
孙占宇(兰州城市学院简牍研究所):居延新简数术残简新探
罗见今(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三分损益法立术与十二律算法解析—《天水放马滩秦简》律书新研究
先秦秦汉思想文化典籍
耿超(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清华简《程窹》篇新解—“文王受命说”的性别考察
李开元(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院):从居延汉简看汉代的社稷祭祀
马智全(甘肃简牍博物馆):肩水金关汉简《论语》简论
张存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谈先秦诗乐中的“启”和“乱”。
肖从礼(甘肃简牍博物馆):居延新简所见“禽子”略考
王沛(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秦汉月令与黄老学说
秦汉人口构成、生态环境、医药书法等
杨芳(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汉简看汉代河西边塞流动人口构成
赵志英(敦煌市文物管理局):简牍所见汉代敦煌沙尘天气考论
桂霞(金塔县博物馆):浅谈肩水金关汉简中的文化与医药
骆黄海(长沙简牍博物馆):简牍所见早期草书地域发展形态—兼论“汉兴有草书”
简牍制度与校释
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西北汉简簿籍册书简的排列与复原—从东汉永元兵簿说起
马怡(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汉画所见简牍时代的书写
沈刚(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西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竹简问题
宋艳萍(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汉简所见“以私印行事”研究
游逸飞(台湾大学历史系):另一种三辨券?—跋邢义田《一种前所未见的别券》
秦进才(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肩水金关“赵国尉文”简探微
刘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汉简签牌偶识二则
方勇 周小芸(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读金关汉简小札(二则)
李永平(甘肃省博物馆):近年河西走廊西部塞燧出土汉简校释
杨小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敞致子泾业君书》—金关汉简缀合补释一则
邬文玲(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居延汉简释文补遗
白军鹏(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敦煌旧简”校读举例
张新俊(河南大学文学院):张家山汉简《盖庐》字词二则 简牍学综论
陈文豪(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论简帛学与简牍学
孙铁刚(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对于简帛研究的一点反思—老庄是属于楚文化吗
范晓东、王保东(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简牍以及河西地区出土简牍述略
何瑞中(酒泉中学):二十世纪海外简牍研究概况
刘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论简牍报告的考古学特征缺失
张俊民(甘肃省考古文物研究所):汉简释读过程中存在的几种问题文字
何瑞中(酒泉中学):居延汉简的发现及其对酒泉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考古新发现
李保军、杜永强、陈辅泰(白银市文物局):白银市平川区黄湾汉代木椁墓清理简报
陈之伟、张秀莲(民乐县文物局):八卦营古城遗址出土的汉代瓦当
伍东民(玉门市文化体育局):酒泉境内的汉长城
段应君(酒泉市文物管理局):金塔县羊井子湾遗址初探
丝绸之路研究
史党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从考古新发现谈前丝路的一些问题
张多勇(陇东学院):丝绸之路陇山以东段走向考察报告
王樾(上海博物馆):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唐代吐火罗问题
黄水云(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丝路与乐舞—以唐代柘枝舞赋为主的考察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唐宋时期穿越灵州的丝绸之路
申慧青(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驮金辇帛无断群—简论北宋对丝绸之路的经营与利用
刘再聪、崔永利(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仇池山历史人文地理特征与氐杨政权时期的仇池山交通
王俊(马鞍山市文物局):南方地区六朝胡人像研究—以魂瓶上的胡人像和佛像为例
徐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丝绸之路上的唐代京畿乡民
石明秀(敦煌市博物馆):丝绸之路汉简新史料辑证
俞振华(嘉峪关文物景区管理委员会):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内涵研究—以甘肃段为例
河西史地研究
李并成(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金塔绿洲历史变迁考
陶玉乐(金塔县博物馆):会水绿洲沙漠化成因及时间考证
陶兴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秦人西北疆域与河西走廊
冯培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隋代酒泉小考
李军(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翁郜事迹考—补《唐书翁郜传》
李宗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唐前期部署在河西的各级边防组织考
杨发鹏(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历史系):西晋至北朝时期河陇地区佛教义学考略
吴浩军(河西学院文学院):华夏文明不朽 竹帛金石可征—河西文献的形态、内容及价值述论
朱瑜章(河西学院文学院):河西宝卷存目辑考
贾小军(高台县博物馆):高台魏晋“庭院家居图”画砖解析
梁雄德(甘肃省博物馆):古代河西的生活写真—汉晋十六国木雕艺术及其木版绘画研究
赵玮璋 李国仁(酒泉师范学校):古代河西屯垦对绿洲生态的影响
墓志写本等文献研究
中田裕子(日本龙谷大学):再考《康子相墓志》
聂菲(湖南省博物馆):从敦煌文书看唐代家具—以法门寺出土内置秘色瓷漆盒为例
山本孝子(日本学术振兴会):书仪中的传统与通俗习惯—有关女性的记载
裴成国(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高昌国夏树契约研究
王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陇西李氏补正—以新见墓志为中心
敦煌研究
杨宝玉(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法藏敦煌文书P.2942作者考辨
杨宝玉(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法藏敦煌文书P.2942作者考辨
柴冰(中国人大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敦煌所处P.T.818、ITJ705及or.8212—108《说心性经》对《首愣严经》的引用探析
赵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羽25V《仓夫令狐良嗣牒》初探—兼论《仓库令》宋1的唐令复原问题
谢光典(中国人大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敦煌文献中的野摩塘地望再研究
沙武田(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赵晓星(敦煌研究院文献所):莫高窟第361窟的艺术成就—莫高窟第361窟研究之十一
简佩琦(台南艺术大学通识中心):河西走廊萨埵太子本生叙事与图像之互文性研究
宋元明清河西走廊
陈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北宋初年的西行求法僧与敦煌—黑水城智坚文书再研究
安忠义(《鲁东大学学报》编辑部):明代的移民运动与兰银官话的此乃构成
高启安、邰惠莉(兰州商学院、敦煌研究院):明代东迁关西诸卫部众在金塔的安置与流散—以《肃镇华夷志》为主
僧海霞(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清时期黑河流域水崇拜研究
潘春辉(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十年之计在木”—清代河西走廊官民环境意识及行为
刘生平(酒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明代中期酒泉人口发展状况探析
武军斌(嘉峪关市文物局):清代康乾年间金塔的农业开发
金塔历史文化与遗址保护
马德(敦煌研究院):金塔汉代坞堡遗址初识
李国民(金塔县文物局):遗产保护和品牌文化—在金塔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思考
尤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金塔居延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初步思路
赵立云(金塔县文物局):金塔居延“三城一关”文物遗址的保护措施与利用价值
赵文华(金塔县文化馆):金塔民间的民俗心里
金塔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杨永生(酒泉市文物局局长):浅谈金塔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俞晋彪(酒泉市文物管理局):对居延遗址保护利用的几点浅见
吴华(酒泉市文物局):金塔县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初探
陈钰业(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对金塔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龚又丽(台湾文化大学中研所)“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观念与经济效益
王璞、李宗良(玉门市博物馆):玉门市打造边塞历史文化品牌的必要性
闵祥鹏(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数字化与互动性推广—基于新媒介载体的文化产业开发
西夏与藏传佛教研究
樊丽莎(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从出土文献看西夏观音信仰
于光建(武威博物馆、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甘肃永昌县花大门藏传佛教石刻塔群遗址考论
于光建、黎大祥(武威博物馆):夏神宗遵顼生于凉州考
魏文(中国人大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尼婆罗滂汀巴昆仲与西藏和河西地区上乐教法的传播
语言文学造像等研究
伏俊琏、张蓓蓓(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黑水城《忆饮》诗残件
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文学创作于丝绸之路文化精神
林佳燕(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通讯教育中心):只为游人不忆家: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中的新疆盛景及其文化体验
刘生平(酒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酒泉汉语方言的语音演变及成因分析
刘振刚(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庆阳华池双塔寺金代双塔造像特征分析
徐汝聪(上海市博物馆):关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青花瓷“蒙古包”性质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