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性择业初探 _时代人物 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基金课题
 
大学生理性择业初探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大学生理性择业初探 
孙明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130022) 
  摘 要:由于没有为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人才交流模式与运行机制不 成熟,双向选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而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等,形成了大学生就业 难的现实背景,因此理性择业是大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就业、职业和事 业三者关系。就业要做好思想准备和良好的心态,要增强基本技能,要取得实践经验 。
  关键词:大学生;理性;择业;就业市场;心态;准备 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9)06-0031-03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各高校师生的共同话题,不管是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的同志,还是毕业生,甚至是尚未毕业的学生,都很关注,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听到更 多的声音似乎都是就业难。这的确是一个难题。大家苦思冥想,殚精竭虑,千方百计地想寻 找到一条畅通的就业渠道,但是这个渠道在哪里呢?以往我们的着眼点往往更多的是关注用 人单位以及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关系,现在看来,这样的认识显然有些狭隘,起码忽略了个 人观念在择业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天涯处处,何处不能容身?五行八作,各行各业都可成就 英才,关键是怎样看待就业和怎样选择就业,即使路在脚下,也要看你怎样成行。因此,理 性择业是大学生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一、关于就业市场与就业背景分析

  理性择业的前提是要了解就业市场现状和正确认识就业背景。目前处于就业关口上的大 学生多数是我国大学扩招后的学生,毕业生数量远远超出了社会职业的接收量,因此对大学 毕业生的社会消化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那么就业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实际上是一 个就业市场的问题,就业市场没有办法一下子吞吐这么多大学生。当时大学扩招的目的是要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想让中国的大学生多一点,提高中国整个民族的知识层次。但是, 在大学扩招的前提之下,并没有为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当毕业与去向这 种潜在的矛盾一下子在就业的层面上凸现出来的时候,问题就显得十分尖锐而又严重了。这 不仅仅是大学生的工作能力问题,或者是有没有工作经验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专业技能能 否满足职业需求,或者是专业与行业对接时供大于求的问题,而是由于就业的大市场没有做 好准备,人才交流模式与运行机制不成熟,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诸多矛盾不能得到有 效的解决。
  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这不管是给单位用人,还是对于大学生 择业,都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这样的形式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但是由于具体运行机制尚 不完善,用人单位的体制、性质不同,以及用人单位的录用原则和求职者的应聘条件缺乏深 层的协调与认同,所以这种双向选择还是在目之所及的层面上进行的,供需之间不同程度的 差异与隔阂在所难免。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期望招收到优秀人才,即便低职也想高聘;而求 职者的想法,渴望谋求尽可能优越的职业,高薪稳定而有发展,最好一聘而能定终身。用人 单位要择优录用,而判定优劣的通常方式往往是在应聘者中间相互比较,取长裁短,去低就 高,无法根据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多方面要求进行实质性考核,尤其是对那些急于用人而又缺 口较大的单位,就像临场作文,仓促下笔,难免急就章;应聘者想以优胜出,彼此激烈竞争 ,展示的焦点更多的是自己的优势,而较少考虑岗位的综合性要求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 特别是那些迫切求职的人,有如大女择夫,急于求成,很易嫁错郎。所以双向选择的就业形 式给双方提供的选择空间很大,难度也很大;这种形式极大程度地体现了主体意志,更自由 、自主、自愿;也极大程度地蕴含着潜在矛盾,需要更科学、规范、理性。
   好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上标明应聘者要有几年工作经验,或者有经验者优先录用,这 实际上已经不是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了,但应届毕业生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最好的办法是 接受岗前培训,因为学生在大学里所学习的专业不等于你所要从事的职业,专业充其量只能 和行业对应,而不是和岗位对接。例如计算机专业,就业范围可能是IT行业,但你所从事的 实际工作不是行业,而是具体岗位,例如软件开发,例如网络管理,例如网页设计等等。就 像人们常说吃水果,可谁能吃过真正的水果、体验到水果的味道呢?我们只能吃到具体的苹 果、香蕉、鸭梨,知道它们各自的味道。水果是种概念,无法和我们一个个的具体体验对接 。同样的道理,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只能去从事一个个的具体岗位。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 届大学毕业生来说,仅仅凭借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要想满足岗位要求显然是不够 的,这是现实。因此,要进行岗前培训。现在用人单位一般不承担这种培训。当前各行各业 形形色 色的培训机构很多,但都是商业性质的,要收费,而且标准较高,大多数毕业生很难接受, 这也是现实。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心态,读到大学毕业,已经花掉父母很多钱了,毕业了却没 有本领就职,还要花钱培训,心理上很难认可。
以上我们谈到的就业市场的情况和我们提到的、还有没提到的种种“现实”构成了大学 生就业的现实背景,要求我们必须以理性的心态去冷静面对。

  二、关于就业理想与就业心态的分析研究

  理性择业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就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端正就业心态。在实际工作 中曾经问到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想应聘怎样的工作?得到的回答一般无外乎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茫然不知欲求何职,遇到什么算什么,没有未来的愿景规划; 还有的是虽然有过考虑,但更多的是关注薪金待遇、工作条件、单位性质等,较少想到自 己适应哪些职业或工作;也有的是提出来的工作都是充满了远大理想的工作,希望就职的工 作能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有的甚至好高骛远;更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毕业生开出的薪 酬底线和提出的工作条件让人感觉到很难有单位愿意接受;最普遍的想法是不愿意放弃专业 ,希望谋求一个能从事本专业、或和自己专业靠近的工作;当然也有的想法比较实际,但是 凤毛麟角。从以上谈到的情况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还 不成熟,很多人的就业理想缺乏必要的理性,使就业选择不同程度的脱离实际。①
  其实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过高的就业理想和薪酬待遇是不太容易被 用人单位接受的。当然大学生也有毕业以后就能拿到上万块钱的,但毕竟是少数;也有只拿 到一千块钱的,甚至更少,这样的就业结果不能说就不好。一个人毕业的时候拿到多少钱, 并不能决定他未来的前景怎样,开始只能拿一千块钱的人,未必未来一辈子永远赶不上最初 拿上万块钱的人,因为决定未来的工资的是后续的爆发力和耐力,以及工作态度和持久的努 力。大学生一进入社会就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能够拿到一份很好的薪水稳定地 做下去,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获得机会的通常做法是选定一家单位以后,从单位的最基层 工作干起,并且以自己的态度和业绩来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以及证明自己对这 个单位的价值,从而使自己在这个领域中能够逐步上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思路:就业可以是临时的,职业则是一 辈子的,而事业是职业的更高境界。这是很中肯的见解。就业可以是临时工作,就是为解决 失业找一份工作而已,特别简单,它和你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相关也可能不相关。职业则是 你所选择的打算干一辈子的行业。最初也许你并没打算长干,甚至不太喜欢,但由于工作中 的努力和敬业精神,由于对工作的熟练甚至是某一方面的骨干,由于这些使你形成了某种意 识到的价值体验,决定把它当作自己一辈子的职业来对待,这样的工作就上升到了职业的境 界。从职业可以慢慢进入事业境界,事业是职业的更高境界,是职业对外的扩展和延伸,新 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老板俞 敏洪就是个例子,选择的职业是教师,后来的整个事业都是围绕着教师的职业展开的,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就业主要的是解决失业,要有工作,要能自立,要以独立的身姿进入社会并站稳脚跟 ;在取得了相应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以后,选择并逐步确立一个适应自己发展的职业,从 基础做起,使职业能够成为发展事业的一个中心点,再来扩展你的事业。这是一个很好的选 择,也是一个切合实际的就业心态。心态决定了结果,一个能够放低自己的人,通常将来能 够走得更高。

  三、关于就业选择与就业准备问题的探讨

  理性择业还要明确就业方向和做好必要的就业准备。在选择工作时,要考虑工作所包含 的三个层次:就业、职业和事业。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一走出校门就谈事业似乎离 现实太远,真正要考虑的是能够不失业的问题,不失业就要从就业做起。找一份工作,不管 你喜欢不喜欢干,你能干上这份工作,就有了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基础,就有了向未来发展 的立足点,也许起点很低,毕竟已经出发。这就叫就业。基于这样的认识,就业选择就容易 很多,就业的视野就宽阔很多,就业的思路就清晰很多,就业就变得更加趋于理性而更利于 克服茫然。
  要想最大限度地开拓就业空间并顺利就业,要想就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并在工作中做出 成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一般包括:1、个人的态度、世界观、价值观 、习惯等,这很重要,体现一个人的人品。例如诚恳和诚信,你这个人不但看上去是极其可 靠的,而且必须是做到行动上也是可靠的;2、与工作相关的一些能力,主要是指处理人际 关系和工作关系的能力,如怎样进行工作,如何与人相处等。例如踏实,不能浮躁,一旦浮 躁就难当重任;例如沟通能力,很多人很有才能,但是一来就把职场弄得乌烟瘴气,原因是 他缺乏沟通能力还不懂配合;3、自我管理能力,如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对现实的理解能 力、对现实资源的利用能力等;4、专业能力,对学校所学专业知识、理论与工作中具体运 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等等。要具备这样的就业能力,就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为就业做好准备。
通常的就业准备从毕业的前一年开始,太早并不科学,一定要等主要专业课程开出以 后进行。就业准备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做好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在大学学习进行到后半段的时候就应该思考,我 毕业以后要找怎样的工作?就业的主要方向是什么?确定努力方向,还要端正就业心态,要 有未来的人生愿景规划,又不能好高骛远,这样才能使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相对比较理性。 
  第二,必须增强基本技能。不但要加强专业技能训练,还要尽可能地进行通用技能培 训,例如非计算机专业、非外语专业的同学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外语水平等。要积极参加与 自己就业方向有关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从业资格培训、以及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培训,使 自己在个人技能方面有足够的储备。
  第三,积累实践经验。大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一定要出去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工作是 怎么回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工作经验的积累。这种实践不一定是要薪酬的,能够取得工作经 验是最重要的。另外进行业务实习也是积累工作经验的一种方式。在大学后两个年级的寒暑 假,是做实习工作的好机会,一定不要荒废。在实践或者实习结束,要有操行评语和工作鉴 定,这种鉴定在大学生就业时可以起到推荐信的作用,从而坚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信赖。 ②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不管是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大学生自身,都要树 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准备,理性择业,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从容应对,成 功就业。

注释:
①樊志萍.就业指导[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②梦夕宝,王传明.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 赵居礼.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任之.成功求职的99条法则[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3] 刘迎泽.学会选择,懂得放弃[M].地震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09-09-09
作者简介: 孙明艳(196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副 主任,助理研究员。

2012-11-14 13:14:42 - http://www.ems86.com/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2-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 3/22
ASEI2014会议官网: http://www.asei-conf.org/ 2/28
2014 年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  2/28
《呼啸山庄》中的叙事视角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  11/14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13年课题指南  1/20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