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六年刻本《荥泽县志》述辨 _时代人物 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基金课题
 
顺治十六年刻本《荥泽县志》述辨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顺治十六年刻本《荥泽县志》述辨 
李正辉
(郑州市图书馆,河南 郑州450012) 
  摘 要:顺治十六年刻本《荥泽县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荥泽县志,为上海图书馆庋 藏之孤本。是志八卷,门目颇细,于清初旧籍焚毁、文献无征的客观条件下成书,具备如此 规模,实属不易;其所拥有的文献价值,也毋庸置疑。今略述荥泽一地沿革、是志梗概,并 考辨志中讹误。
  关键词:顺治;荥泽;县志;校勘 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9)06-0061-03
荥,古泽名,即《尚书·禹贡》所云“荥波”之荥。孔颖达《尚书正义》云:“沇水入 河而溢为荥,荥是泽名。郑云‘今塞为平地,荥阳民犹谓其处为荥泽’。”①则荥泽之名 汉 时已有。荥泽县,古荥泽地(西汉平帝后渐淤为平地)。隋开皇四年置县,始曰广武,仁寿 元年改名,属荥阳郡。唐属郑州。五代因之。宋熙宁五年省荥泽县为镇入管城,属开封府, 元元年,复为县,属郑州。金因之。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清初因 之。雍正二年郑州 升直隶州,属郑州,十二年罢郑州直隶,还属开封府。乾隆三十年省河阴入荥泽。光绪三十 年郑州复为直隶州,复属郑州。民国元年析置河阴县。民国二年,郑州改县,改隶开封道。 民国二十年再与河阴并,改置广武县。1949年合并广武、汜水地,置成皋县。1954年省成皋 入荥阳。
  荥泽县志,可考者凡五。以时间序之,明祁承〖HT5”,6”〗火〖KG-3〗〖FJF〗业〖FJ 〗《澹生堂藏书目》卷五《图志类·邑志》 著录:“《荥泽县志》二册。”小注云:“五卷,石世官。”②是志当佚,石世官亦不详 何 人也。此其一;清段补圣、每可荐修,李玿、沈士秀纂,顺治十六年刻本《 荥泽县志》八卷 ,存,孤本,上海图书馆庋藏。此其二;清王畹修,贺元士等纂,康熙三十四年刻本《荥泽 县志》八卷,存,是志传本亦罕,中国国家图书馆庋藏。此其三;清崔淇修,王博等纂,乾 隆十三年刻本《荥泽县志》十四卷图一卷,存。此其四;清周秉彝撰《荥河县志》,光绪三 十一年汇编,稿本,未刊,未见有传本。案时荥泽并有河阴地,故以“荥河”名书焉。此其 五。中州古籍出版社所版《中原文化大典·著述典·河南方志总目》收荥泽志四种,唯阙《 澹生堂藏书目》所录一种;《河南地方志提要》收之,然云下注“名世官”,实作石世官, 名、石形近至误也。③
  梁启超云:“最古之史,实为方志。”④被梁启超冠之清代唯一史学大师之章学诚,致 力方志,穷极一生,则方志之功用,可见一斑。张舜徽以为,方志的价值,不但与国史相等 ,其作用往往比廿四史,九通之类的书籍还重要得多。⑤顺治十六年刊《荥泽县志》,是 现 存最早的一部荥泽县志,仅一帙藏于上海图书馆,海内孤本,弥足珍贵。是故,今于是志, 试述之,试辨之,述为述其大略,辨为辨其讹误也。
  顺治十六年刊《荥泽县志》,清段补圣、每可荐修,李玿、沈士秀纂。知县 段补圣,陕 西渭南拔贡,是志成稿,在段知荥泽县事间。每可荐,陕西长安举人,因段缘病以归,继知 荥泽县,详绎志稿,授梓成书。李玿,字郎玉,号豫充,顺治三年进士。邑 人沈士秀,字美 涵,顺治三年举人。是志卷前有每可荐、李玿序各一,县境、县城、县治、 学宫图各一,开 封府公文,修志姓氏,目录,凡例。全书八卷,卷之一舆地,图考、建革、星野、疆域、形 胜、山川、里甲附村落、市集、风俗;卷之二建置,城池、县治、公署、学校、街坊、桥梁 、寨堡、坛祠、寺庙、邮铺、恤政、武备;卷之三田赋,地亩、户口、税粮、差徭、盐课、 物产;卷之四官职,县令附名宦、佐贰、司教、司戎附公仪;卷之五抡选,进士、举人、恩 拔、岁贡、例监附吏员、委用、武弁、恩封;卷之六人物,宦望附乡贤、孝义、节烈、隐逸 、流寓;卷之七杂述,古迹、城垒、塚墓、仙释、灾祥;卷之八艺文,敕诰 、碑记、志铭、题咏。
  是志应时河南巡抚贾汉复檄而修,卷前之开封府公文,备录贾汉复宪牌。李玿序亦有说 明:“戊戌春,部院贾祖台抚莅中土,肃纲振纪,百度维新,首举郡邑之志而厘正更始。” 此为修志的政治原因。荥泽本有旧志,时已不存,即每序所云:“在昔成书,俱同草木灰飞 矣。中州通邑,大约全志无几,残者或半。若并其半而无者,独荥也。”在昔所成之书,当 指《澹生堂藏书目》著录的《荥泽县志》五卷。应贾汉复令,段补圣旋谋之于乡绅,委事于 李、沈,选学中子弟采访搜辑,稿成,段以病去职,继任每可荐修改付梓。
  李玿谓本志之纂修“其事多简于前,其文则异于旧”,因“吾荥当流寇焚劫 之余,旧板 回禄,文献无征;老成凋谢,新进寡昧”,客观如此,无奈何也。然扬长避短,详于今而略 于古,未尝非修志之一法。如卷一之里甲、村落、风俗,记载甚详。卷之三田赋志,篇幅占 全志四分之一,于当时各项赋税所记极详。这些对于研究清初荥泽一地,疆域所及、风俗习 惯、民生利病等等,均是第一手资料。卷之七灾祥中所记,文字虽然简略,然所举时间极为 完备。比如“正德十年,流寇从任家店渡黄河,摽掠乡村”、“万历十六年,大饥,疫,人 相食,白骨满路”,再如“崇祯十五年五月初四日,闯贼破城,官民避居河北;十六年七月 二十九日,贼至,河干,编筏渡河,卒不克济,村落城舍,荡然一空”等,其时相去所记, 仅十数年,当为信史。
  条件所限,是志各门大多简略,当事者可不任其咎;然征引旧籍,疏于校勘,讹误之处 甚夥,任事者则难辞其咎。今考辨志中讹误,以为抛砖。
  卷一舆地  星野:《晋天文志》云:“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为寿星,于辰为辰,郑之分 野,属豫州。”  按:豫州当作兖州,此误。《晋书·天文志》云:“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 为寿星,于辰在辰,郑之分野,属兖州。”可证。其下云:“自氐五度至尾九度为大火,于 辰在卯,宋之分野,属豫州。”⑥
  卷一舆地  山川  汴河条:杜佑《通典》云:“开元二十三年,分汜水、荥泽、武陟三 县地,于输场东置,以便漕运。《汉书》云‘初,平帝时,河、汴决壤,明帝永平中,乃令 王景理渠堤’。”  按:开元二十三年,《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阴县》作“开元二十二 年”。⑦另,《汉书》云云,《通典》本作《后汉书》,⑧据《后汉书·明帝纪》《王 景传》,杜氏本不误,纂修者脱一“后”字,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卷一舆地  风俗:《九域志》云:“习俗淳厚,喜勤尚质”。  按:考《元丰九域志》 ,无“习俗淳厚,喜勤尚质”八字,纂修者误也。《明一统志》卷二十六引此八字,注云: “元志。”⑨《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五十四辗转稗贩,并以“元志”为《元史·地理志》 ,⑩ 考《元史·地理志》,未见,则《明一统志》所云“元志”当指《大元一统志》。《元一 统志》明后已无全本,今人赵万里有辑本,亦不见此语。
  卷一舆地  风俗:《王制》:“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按:“太史”当作“大师” ,《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B11可证。
卷三田赋  地亩:内应征正贡、杂辨。  按:正贡当作正供。正供,谓法定的赋税;杂 辨,在规定的赋税之外,因特殊事故加征的税。正贡则谓正途出身的贡生,此处作正贡误也 。
  卷四官职  训导:王欲平,卫威府汲县人。  按:卫威府当作卫辉府。王欲平,明人, 时汲县为卫辉府属县。
  卷六人物  宦望:孔纬,温裕之子。  按:孔纬乃孔遵孺之子,此误。遵孺、温裕,兄 弟也,纬乃温裕之侄。《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四《孔戣传》:“子遵孺、温裕,皆登进士第。遵孺子纬,自有传。”B12可证。
  卷六人物  节烈:崔氏博陵,崔彦皓之女,郑诚之妻也。诚讨尉迟迥,战没,氏年十九 。生子善果。  按:“诚讨尉迟迥,战没”,时崔氏年二十,志作十九,误也。《隋书》卷 八十《郑善果母传》:“年十三,出适郑诚,生善果。而诚讨尉迥,力战死于阵。母年二十 而寡。”B13可证。
  卷七杂述  古迹  厄井条:《风俗通》云:“汉高祖与项羽战败於京、索,二水名。 遁入此井,蛛网其口,止其上,追者以为无人,遂得脱。”因名。  按:“二水名”“ 蛛网其口”皆为衍文。《水经·济水注》引《风俗通》作:“俗说高祖与项羽战于京、索, 遁于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止鸣其上,追之者以为必无人,遂得脱。”B14《艺文类 聚》引《 风俗通》作:“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丛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正鸣其上,追 者以鸟在无人,遂得脱。”B15可证。
  卷七杂述  城垒  践土台条:《左传》云,晋文公胜楚后“至于卫雍,作王宫于践土” 。  按:卫雍为衡雍之误,“卫”字繁体与“衡”相近,形近至误也。《春秋左氏传·僖公 二十八年》:“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B16可证。
  卷八艺文  邑人孙良心《玄帝庙记》:荥之惠济镇,北门外有玄帝庙,故传建自前元,毁于 兵燹,故址荡然。入我明,嘉靖戊子,居民穿井……又十有六年,为嘉靖癸卯。  按: 嘉靖癸卯当作嘉靖甲辰。嘉靖戊子,为公元1528年,又十有六年,当为公元1544年,即嘉靖 甲辰年。且下文“又二十有八年,为隆庆壬申”亦可为证,隆庆壬申,为公元1572年,距嘉 靖甲辰恰二十有八年。
  卷八艺文  文公韩愈《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注:此孔子三十八世孙孔戣戈):权知尚书左丞,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公之昆弟 五人,载、戡、職、戳。按:“权知尚 书左丞”,据宋魏仲举《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三十三《唐故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当作权知尚书右丞,B17此误。权知,谓代掌某官职;拜,方为实掌某官职。此 处恐为修 志者误改。另,“载、戡、職、戳”,“職”当作“戢”,形 近至误,《旧唐书》卷一百五 十四《孔戢传》可证。卷八尚有韩愈为孔戡所撰《孔司勋墓志铭》,文中凡及戢者,皆误为 職。
  卷八艺文  郑仁表《唐左拾遗鲁国公孔府君墓志铭》(注:此孔子四十代孙孔纾):公 讳纬,字持卿……父温裕。  按:“公讳纬”当作“公讳纾”,此误。上文已证孔纬乃遵孺 之子。《全唐文》卷812存郑仁表此文:“公讳纾,字持卿。”B18可证。
  卷八艺文  李白《吊古战场文》,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下,脱“分我一杯羹 ,太皇乃汝翁”句。
  此外,尚有诸多或因版刻至误者,略举数例,以资征信。如,误“杜佑”为“社佑”; 误“不难于正派”为“不杂于正派”;误“稳若金汤”为“隐若金汤”;误“朱子”为“禾 子”;误“地方官”为“地方安”;误“慕公盛名”为“墓公盛名”。

注释:
①尚书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17.
②祁承.澹生堂藏书目[A].<丛书集成续编>本[C].上海:上海书店,1994:481.
③刘永之等.河南地方志提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62.
④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62.
⑤张舜徽.中国文献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76.
⑥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308.
⑦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6.
⑧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4657.
⑨李贤等.明一统志[A].<文渊阁四库全书>本[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31. 
⑩大清一统志[A].<文渊阁四库全书>本[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4.
B11礼记正义[A].<十三经注疏>本[C].北京:中华书局,1980:1328.
B12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098.
B13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1804.
B14陈桥驿.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193.
B15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599.
B16春秋左传正义[A].<十三经注疏>本[C].北京:中华书局,1980:1825.
B17魏仲举.五百家注昌黎文集[A].<文渊阁四库全书>本[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484.
B18董诰等.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788.
参考文献:
[1] 尚书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 礼记正义[A].<十三经注疏>本[C].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春秋左传正义[A].<十三经注疏>本[C].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5] 董诰等.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6]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 陈桥驿.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收稿日期:2009-08-06
作者简介: 李正辉(1980—),河南汝南人,郑州市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馆员,主要 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与研究。

2012-11-14 13:05:46 - http://www.ems86.com/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2-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 3/22
ASEI2014会议官网: http://www.asei-conf.org/ 2/28
2014 年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  2/28
《呼啸山庄》中的叙事视角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  11/14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13年课题指南  1/20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