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思想及其对新义务教育法思考的启示 _时代人物 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基金课题
 
场域思想及其对新义务教育法思考的启示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场域思想及其对新义务教育法思考的启示 
马丽丽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130012) 
  摘 要:2006年9月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学界关于新义务教育法实施问题的探讨各 有特色。笔者尝试着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对新义务教育法实施问题进行思考 并提出“场域”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场域;   新义务教育法;   启示 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9)06-0049-02
  2006年9月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学界关于该问题的探讨虽然没有间断过,但是笔者 发现,在众多研究中对于实施中的差异性现象却较少有人从理论视角进行解读与关注。因而 笔者试图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作为一种思考视角进行相关探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布迪厄场域思想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是场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他的社会学思想体系中,场域 是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
  首先,布迪厄认为,“场域”本身是个关系性概念,是各个位置之间存在的一个关系网 络,随社会结构多元化程度的加深,各分化的社会形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场域。在他看 来,每个场域都是一个拥有自身法则、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空间,如文学场、 艺术场、司法场、科学场、教育场等。各场域内部的运转逻辑具有独特性,并且这种特有的 逻辑和必然性不可化约为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每个场域内部循环系统都 有着自己特有的运转逻辑①。因此,现代社会尤其是二战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 会 在不断地分化过程中不再是具有独立系统功能的自组织,而是由各种相对自主的游戏场域组 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场域实际上是把整个“社会”化约为一个个大小不同小社会的分化过 程②。
  其次,布迪厄认为,不同的资本类型决定了该场域的本质特性。这里,布迪厄明确提出 了资本与场域是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思想。在他看来,“场域”和“资本”是一对彼此依存 、相互界定的范畴,一方面是不同资本类型决定场域的本质特性,另一方面资本也离不开场 域,因为“只有在一个场域的关系中,一种资本才得以存在并且发挥作用”③。由此出发 , 布迪厄进一步指出,如果某一场域形成过程是通过一个小世界逐步摆脱外界影响、增加自主 性并形成自己逻辑规则的过程,那么场域确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总会受到内外两种力 量的影响与制约④。这是因为,从场域内视角看,行动者既需要遵守场域规则以便进入场 域 ,同时又在试图改变场域规则以确立自己在场域中的地位,场域必然处在不断变化中。同 时,从场域发展视角看,场域存在与发展还会受到外在力量影响。这些力量来自其他场域, 特别是政治场、经济场等元场域的影响更是不能忽视。
  再次,布迪厄认为,场域思想具有社会研究方法论功能。对于这一观点的阐释,布迪厄 先是把场域边界引入到了研究领域,认为场域是在历史中围绕自身特有的、与其他场域不同 的社会关系,可以把场域设想为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场域效果得以发挥。由于这种效果的 存在,对任何与这个空间有所关联的对象,都不能仅凭所研究对象的内在性质予以解释。场 域效果停止的地方就是场域的边界⑤。然后,布迪厄着重探讨了一个场域运作和转变原动 力问 题,认为可以从“资本”和“权力”等角度分析。在他看来,一个场域的动力原则在于它的 结构形式,同时还根源于场域内部相互面对的各种特殊力量之间的距离、鸿沟和不对称关系 ,场域内部各种力量积极活动造成其中至关重要的差异。场域的结构、资本、权力等方面会 相互纠结,赋予场域本身以动力,使之不断处于变化中。进而,布迪厄指出,从场域角度进 行任何分析,都需要涉及三个必不可少的内在关联环节,一是必须分析与权力场域相对的场 域 位置,二是必须勾画出行动者或机构所占据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结构,三是必须分析行动 者的惯习,即千差万别的性情倾向系统。

  二、从场域视角思考新义务教育法实施问题的感悟

  通过前面对布迪厄场域思想的学习,结合自身以往实际教育工作经历,深切感受到义务 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86年7月颁布实施以来,对国家素质教育产生了很大社 会影响,但在实践中的确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2006年9月国家颁布实施新义务教育 法后,如何认识新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笔者作 为一名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在回应这一现实课题时,从场域视角出发进行思考,主要认知与 感悟是:
  首先,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一个外在力量渗入义务教育场域,是改变原有场域规则 的积极实践与尝试。这是因为,义务教育在实施近20年中已经客观地形成了义务教育“场域 ”,在义务教育内部形成具有相对独立的规则和运转逻辑,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参与者 相互客观关系结构中形塑了实际的“场”,每个人都尝试着以遵循规则方式融入义务教育场 域内,无论这一实际场域是否客观科学,都必须如此。而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就对原有 义务教育“场域”形成了一种外在的介入力量,特别是体现在改进型措施上。笔者认为,正 是在这一点上表达出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具有改变原有场域、促进场域发展的积极特征和本质 规则。
  其次,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过程中,要自觉借鉴场域理论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对教育场 域中各种力量及其相关关系网络进行客观评估与分析。这是因为,从布迪厄的场域思想出发 ,场域的不断变化一是受到行动者的直接参与影响与制约,同时还会受到来自其他场域的影 响与制约。这就表明,各种力量对于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同时起作用,缺一不可。换言之,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场域,应当是以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之间,所形成的以知 识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做为依托、以人的发展提高为宗旨的客观关系网络⑥。因此, 从 概念看,可以将场域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来对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问题进行解读,教育场域 可以理解为布迪厄场域概念的延伸与具体化。
  再次,在借鉴场域理论对新义务教育法实施问题进行解读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 看到,从整体上说,场域作为一个研究视角与方法进行定位有其合理性,是对新义 务教育法实施现状研究的一个学理支持,可以从理论架构、理论假设、社会调查方面对现实 课题进行积极挖掘解读,对新义务教育法实施有着实际意义。同时,也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 方面,即场域思想作为一个以强调系统性为特征的理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也是不能忽视的 。特别是在探讨整个社会分化各个场域内部随结构增强再分化问题上,在如何将教育场场域 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内部结构扩充后再分化等等相关问题上,仍然有着很多可以探讨 的空间,这也正是作者需要今后通过继续学习所要探讨的问题。

注释:
①②③④⑤〔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等译,北 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04:133-134,136,139,174-176,198,242,246.
⑥刘生全.论教育场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22.
参考文献:
[1]〔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等译,北京中 央编辑出版社,2004.
[2]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
[4]徐贲.教育场域和民主学堂[J].开放时代,2003.
[5]李连宁.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纵横,2006.


收稿日期:2009-08-26
作者简介:马丽丽(1981—),女,河北邯郸人,长春工业大学2007级社会学硕士,社会工 作研究方向。
 

 

2012-11-14 12:59:35 - http://www.ems86.com/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2-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 3/22
ASEI2014会议官网: http://www.asei-conf.org/ 2/28
2014 年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  2/28
《呼啸山庄》中的叙事视角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  11/14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13年课题指南  1/20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