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孝道教育——家庭教育之基 郭学渊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230009) 摘 要: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作为教育源头的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不容忽 视。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应从孝道教育抓起,把加强青少 年孝道教育作为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孝道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涵 义及关系,阐述了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孝道教育的优势,并提出了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加强青少 年孝道教育,最后阐述了加强青少年孝道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孝道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优势;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10)05-0098-03 孝道教育应从家庭教育抓起。这是因为:首先,家庭作为老年人生活的第一场所,那也 就是孝道得以践行的最佳场所,同时,也是父母们言传身教的最好时机;其次,现代孝道首 先是作为家庭美德存在的,而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枢纽,是社会道德信仰重建的起点 ;因此,孝道教育应从家庭抓起。以孝道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出发点 ,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孝道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 养成,更关系到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昌盛。 一、孝道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涵义 1、孝道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应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尊亲、悦亲 和养亲为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 第一,尊亲①:即尊重父母,在态度上尊重父母。不能跟父母大声讲话,不能向父母 发脾气,不能给父母脸色看,更不能虐待父母等。 第二,养亲②:即赡养父母,这里指的赡养父母不单单是指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 ,而 且还包括对父母精神上的尊重、体贴和爱戴,包括对父母、老人的精神、心理、感情等方面 的需要、关心和满足,才能真正反映和体现孝的本质。〖JP〗 第三,悦亲③:即顺从父母,对于父母,除了尽心奉养,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和敬重外 ,还要顺从他们的意愿。 第四,注重自身的立身之道④:主要指不能使父母蒙羞,不能损坏父母名声,不能使 父母伤心等。如: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等。 2、家庭教育,指的是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年轻一代进行 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活动。主要包括: (1)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4)培养孩子审美与健体的能力 (5)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6)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二、孝道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孝,善事父母者,从子。子,承老也”。⑤ “孝” 字由“老” 字头,“子” 字底 构成,其字意体现了父子关系,父在上,子在下,父亲要抚育、关照儿子;儿子要尊重、孝 敬父亲。而“教”字是由左“孝” 右“文” 组成,其予寓意“教育”之道就是“文”之以 “ 孝” 。教育就是通过文字、文章、文艺、文化来传播孝道,古人把宣传、弘扬孝道作为 教育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孝道教育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1、孝道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与孝道教育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家庭教育内容中的一些培养孩子良好品德 的教育,实际上是包括孝道教育中的对孩子实施尊亲、悦亲和养亲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而孝 道教育的好坏反过来又决定着家庭教育是否到位,是衡量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一条准则。 2、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 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正所谓“孝为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 人的优良品 德由孝产生,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由孝道教化来 培养。不教孝道,其他的品德便无从教起。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包括孝道教育,应该将孝道 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而孝道教育的好坏反过来又决 定着家庭教育是否到位,是衡量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一条准则。孝道教育就像家庭教育的钥 匙,实践现代孝道,把家庭的孝悌扩展为对全社会的友爱,把家庭的和谐扩展为全社会的和 谐。 三、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孝道教育的优势 1、潜移默化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容易在孩子的心 灵打上深刻的烙印,在日后的成长中以此为基础作为判断的参照物,因此,父母的一言一 行对孩子来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央电视台近三年每天都在热播一则公益广告,广告讲的 是一位年轻母亲在给自己的儿子讲小鸭子的故事,讲完后,母亲去给孩子的奶奶端洗脚水洗 脚,那个年幼的孩子见了,便跑到卫生间……当妈妈给孩子的奶奶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 里时,发现儿子不见了,回头一看,只见她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满满的一盆水,蹒跚地走过 来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妈妈欣慰地笑了。随后电视画面上跳出了一行字“其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则广告就能很好地说明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 的重要。 2、情感性 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形成了亲子之间的强烈的情感性。由于血缘关系,父母对子女 的爱表现出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不求索取,只愿付出。从孩子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蹒 跚学步,直至长大成人,走向社会,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子女的每一点进步都凝结着父母的 心血和辛劳。对孩子来说,父母不仅给予了他生命,给予了他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更是孩 子精神的支柱和人生的向导。正是父母的这些凝结着爱的艰辛和劳累,才使他们认识到父爱 如山、母爱如海,才能让他们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才能使他们受到感染,把父母的爱内 化为自己良好的孝德意识,从而外化为实践,更好地践行孝道,回报父母。 3、灵活性 在家庭生活中,无论是日常的学习、生活,还是闲暇的劳动、娱乐,父母可以 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往往是见到什么就教育什么,有什么条 件就利用什么条件。例如: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就可以教育孩子要先让长辈入座,要给长辈 夹菜等;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父母可以对电视里面关于孝道的剧情进行评论,并且告诫孩 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在外出逛街或旅行时,看到有悖于孝道的事情时,父母可以随 时告诫孩子,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因此,家庭孝道教育具有灵活性。 4、实践性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孩子可以有机会实际体验孝敬父母的点滴行动。如:在家要帮父母 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衣服、刷碗、扫地等;如果父母生病了,要为父母端水、送药、 做饭;父母工作一天劳累了,晚上为父母洗脚、捶背、揉肩……,并且要让他们付诸实践, 养成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这些良好的孝行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让他们强硬记 忆的东西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才能在他们的记忆中长久 留存,并不时地对他们产生影响,成为一种自我意识。 四、家庭教育如何加强孝道教育 1、重视说服教育 对青少年进行说服教育是加强孝道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例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怎 样做是对长辈的孝敬与尊重,怎样做是相反的,怎样做是好的行为,怎样做是不好的 行为,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好的行为受到赞扬、褒奖,就是道德行为;坏 的行为受到谴责、贬低,就是不道德行为。对孩子进行直接的说服教育有一定的呆板性,有 时候他们不愿意听,但是在加强孝道教育方面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总比家长无论孩子做 什么、怎么做都不管不顾的好。 2、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的存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行为的纽带。情感破裂,关系、行为僵化;情感加深, 关系、行为密切。加强孝道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当是加强情感教育,采取以情动情,以情喻理 ,以情导行的方法,使子女在“情”,在良心的唤起之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父母可以用 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孩子的情感,寻找情感的共鸣点,实现双方的情感沟通。例如,可 以给孩子讲一些家喻户晓的古人尽孝的故事,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尽孝的事例,或者亲戚朋 友、街坊邻居等子女尽孝的事情,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 。 3、重视榜样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 长辈态度的影响。父母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 添了孩子忘了父母。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 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 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 母的好习惯。 4、重视实践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践行孝道的最好场所,他们可以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践行孝道。如 :在家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顶嘴、不耍脾气、与父母说话要和声细语;在家要帮父母 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生活上要节俭,不挑吃穿、不乱花钱、 节省的零花钱,待父母生日、过父亲节、母亲节时,为父母买点礼品; 要让孩子养 成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5、重视感恩教育 每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而不应该忘恩负义。尽管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 美德,但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不懂感恩父母或 者不愿意感恩父母,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也是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反映。感恩是一种 最基本的道德,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当每个人都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从尊重长辈 、孝敬父母做起,那么,社会风气定会得到和谐的发展。 五、加强青少年孝道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孝道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基本道德素养 孝为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人的优良品德由孝产生,一个要成就大事 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由孝道教化来培养。不教孝道,其他的品德 便无从教起。因此,在青少年中进行和加强孝道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自我完善 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孝敬父母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孝是一切 道德的根本,一切道德都源于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因此,孝道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很好 的切入点,对养成青少年的爱心和责任心,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 2、加强孝道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明理诚信的道德素质 诚信之德在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好善。诚信是修德之本,立人之道。一个 人只 有做到了对父母孝顺、敬爱,才会将真情推广到与一般人的交往之中,从而达到不伪不欺、 明理诚信的高尚情操。现在的市场经济更是讲究诚信,讲究践守信约,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反对欺诈和坑蒙拐骗,这是商业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而这种诚信的品质必须在 家庭的德育阶段培养成型,使青少年对诚信具有理性认识,把信用作为道德底线来对待。 这样,他们一旦出了家门进入社会,就会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3、加强孝道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 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都处于形成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可 塑性较大。尤其在挑战与机遇共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今天,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作导向,他们就很难明辨是非、把握方向。通过现代孝道教育,能使青 少年更注重与父母沟通,吸取他们的人生经验,接受指导,实践父母的期望,从而有利于政 治上的进步,树立远大理想,做到在政治上让父母放心。 4、加强孝道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践行孝道,对父母尽孝心,实际上就是对父母要有责任感。人们做出一种行为就必须 对它承担责任。行为有好有坏,好的行为受到赞扬、褒奖,就是道德行为;坏的行为受到谴 责、贬低,就是不道德行为。自我在对责任的恪守中,不做损害父母名声、使父母身背骂名 、让父母极为痛心的事,也不做会给父母带来麻烦和灾祸的事。因此,步入社会,他们不会 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使父母担惊受怕。自觉地维护家庭和社会安定,让父母放心,让父母 为子女的成就而自豪。这就是行孝尽孝,就是将家庭责任扩展到社会,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社 会责任感。 总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青少年又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 希望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他们,而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家庭 教育。孝道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基础,是衡量家庭教育成败的一条准则。如果没有孝道教育 ,家庭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青少年倡导孝道教育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孝道教育是千秋大业,不是现世功业,所以,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实施孝道教育,加强孝道教 育。
注释: ①②《礼记·祭义》记载曾子的话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③孟子《离娄下》记载:“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JP4〗④《孝经》中讲到:“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于立身”。 ⑤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孝,善事父母者,从子。子,承老也”。 参考文献: [1]高中建 张英敏.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探讨(职业教育版) [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潘剑锋.论孝悌道德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9). [3]王洪军.孝道观念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 [4]肖海平.孝文化的承继与学校教育[J].孝感学院学报,2009,(1). [5]谢萍.新形势下对传统孝道思想的新认识[J].学海,1999,(3). [6]廖晶晶 陈军.试论家庭德育的特点[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1). [7]梅艳玲.谈家庭德育作用于个体的优势[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8).
收稿日期:2010-03-30 作者简介: 郭学渊(1984~),女,山西阳泉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 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