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研究 _时代人物 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基金课题
 
非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研究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非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研究 
张丽红
(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252059) 
  摘 要: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心理因素的干扰, 而歧义容 忍度是其中影响学习成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 歧义容忍度的状况, 结果表明学生的歧义容忍水平居中,并且与英语成绩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英语;歧义;容忍度;研究 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10)05-0060-02
   一、理论背景介绍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不仅存在于语言本身引起的歧义情境, 还可能产 生于从一种不同的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理解过程中。歧义容忍度, 又叫模糊容忍度, 是美国 心理学家 Frenkel Brunswik于1948年提出的, 是指个体或群体面对一系列不熟悉的、复杂 的、或不一致的线索时, 对模棱两可的环境刺激信息进行知觉加工的方式。之后, Budner从 模糊容忍度的自身特性, Norton从模糊容忍度的层次性, McLain从模糊容忍度的变化性分别 对模糊容忍度的概念进行了更丰富的阐释。Budner认为歧义不容忍是一种将产生歧义的情景 , 即全新的、复杂的、难以解决的情景感知为威胁来源的倾向。①Norton提出歧义现象形 成 的原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一方面是模糊刺激本身内在结构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是观察 者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或判读时所形成的主观上的多样性。②McLain把模糊解释为对不熟 悉 的、复杂的、不稳定的或具有多重矛盾关系的事物的判读。他认为歧义容忍度是动态的, 是 对歧义现象从完全拒绝到乐意接受的这样一个范围。③ Ely详细描述了在学习语言基础知 识 ,语言技能及应用技能过程中对模糊的不容忍给第二语言学习带来消极影响的情形。由此可 以看出,模糊容忍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心理因素, 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有重要影响, 因此 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和教学效率, 让语言教师对学生认识得更深刻,我们有 必要对模糊容忍度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与对象
  本研究着重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的现状, 本研究以学生为调查对象。被试者 是137名聊城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 其中女生102名, 占74%; 男生35名, 占 26%。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Ely的 “第二语言歧义容忍度量表”,它是专门为语言学习所 设计的。本量表有12个调查项目,包括了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发音、口语、听力、阅读理 解、词汇和语法。按照Likert的量表格式,从“完全同意 ”到“完全不同意 ”共5个选项 。总分表示学习者所显示的一般容忍度/非容忍度,其等级范围可从12到60。得分越高,表 明学生的歧义容忍度越低。
  3、数据收集和分析
  研究者对所任教的聊城大学两个班的137名二年级本科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在学生 英语课期间进行,在调查开始时,老师简要讲解了注意事项,并表明该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 了收集数据,与学生最终英语成绩评定无关。该调查回收了137份有效问卷。笔者将问卷中 的数据与学生各自的英语四级成绩输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1、信度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笔者用 spss软件测了一下调查问卷的信度, 表1是问卷的 项目数和信度系数。结果显示歧义容忍度量表的信度系数为〖BF〗0.7603〖BFQ〗,这表明 问卷具有较高信度, 测量结果比较可靠, 可深入分析。
  表1问卷信度系数表
〖BG(!〗〖BHDFG5mm,FK40mm,K40mmF〗
  2、非英语专业学生歧义容忍度状况
  由表2可知,被试歧义容忍度量表各项的总分从22到57不等, 平均值为〖BF〗37.5〖BFQ〗。 依照总分 大小顺序, 可将所有学习者分为三组: 高歧义容忍度组(22–33), 中歧义容忍度组(34– 41), 低歧义容忍度组(42–57)。由此得出, 参加问卷调查的137名学生中只有35名歧义 容忍度较高, 66 名歧义容忍度居中, 42 名歧义容忍度低。由此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总体的 歧义容忍水平居中。
 表2歧义容忍分值
〖BG(!〗〖BHDFG5mm,FK20mm,K15mm。3,K15mmF〗

  表3外语歧义容忍度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3显示受试在歧义容忍度量表中平均值最高的是第2项 (M =3.64),这表明学生愿意教 师在讲课时使用一些生词,但是,如果不能理解老师讲话的大部分内容 ,他们的歧义容忍度就会降低。这可能和受试在中学阶段进行的纯汉语教学有关。歧义容忍 度最低的两项是第6项(M = 2.57)和第10项(M = 2.77),说明学生比较能容忍陌生的文 化背景。
  把每个学生歧义容忍度的分数与四级成绩分别输入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 4,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p=0.009<0.05),说明歧义容忍度越高, 四级 成绩越低。
  表4歧义容忍度与听力成绩相关分析
〖BG(!〗〖BHDFG5mm,FK10mm,K27mm,K22mm,K21mmF〗

注:Sig.表示双尾显著性概率

  四、结语
  通过对13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学生的歧义容忍状况居中, 这需要引起 我们教育者的注意。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歧义容忍度水平, 让学生明白 歧义容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模糊性意识, 以便于更好地应对歧义场景,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 生提供一些与所听材料有关的语言线索或文化背景, 尤其是英汉语对比的基本知识, 这有利 于低歧义容忍度的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同时教师不要对学生所有的错误都急于纠正, 如 果教师让学生从观念上就认为容忍歧义现象是学习不踏实的表现, 那么学生就会把过多的精 力放在弄懂个别词和个别语言现象上, 语言的摄入量会大大受到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应当 充分认识自己的缺陷, 低歧义容忍度的学生应该向高歧义容忍度学生学习相应的容忍策略,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 尽可能多地进行弱项技能的训练, 从而切实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学 习水平。

注释:
①Budner,S.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62, (30):29-50.
②Norton, R.W.  Measurement of Ambiguity Toleranc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975, (39):607-619.
③Mclain, D.L. The MSTAT-1: A New Measure of an Individual’s Tolerance for Ambi guity[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3, (53):183-189.
参考文献:
[1]Frenkel-Brunswik, E.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n Emotional and Perceptua l Personality Variable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49, (18):108-143.
[2]Budner,S.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62, (30):29-50.
[3]Norton, R.W.  Measurement of Ambiguity Tolerance[J]. Journal of Personali ty Assessment, 1975, (39):607-619.
[4]Mclain, D.L. The MSTAT-1: A New Measure of an Individual’s Tolerance for A mbiguity[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3, (53):183-189.
[5]Ely CM. Tolerance of ambiguity and the teachingof ESL [A]. In Rein, J. M.  Ed.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C]. Boston, NA: Hein & Heinle, 1 995:87-95.〖HT〗〖FL)〗

 

收稿日期:2010-03-31
作者简介: 张丽红(1979~), 女, 陕西富平人, 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讲师, 研究方 向: 二语习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12-11-13 13:08:43 - http://www.ems86.com/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发布2013年度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奖、优秀论文奖、优秀著作奖  1/9
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项目公告(中) 11/15
陕西省推荐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六---十 1/13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项目 11/15
2011年度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1/19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