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体育教学重要性的几点思考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再分析 李雪茹 韩成波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130118;吉林省松苑宾馆,吉林 长春130001) 摘 要: 毛泽东教育思想要求,高校必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重视学生的 德育、体育。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体育与智育同样重要,有 时甚至比智育更为重要。当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德育、体育的教学不够重视,致使学生思想 道德状况和身体素质令人堪忧。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重视并 加强高校的德育、体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毛泽东教育思想;高校;大学生;德育;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10)05-0039-03 今天,重视对大学生德育、体育的培养,已经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 念的内在要求。但是迷信智力因素的误区,往往使人们忽视德育、体育。高校应当 充分认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德育、体育的培养。 一、毛泽东教育思想中对德育、体育的重视 在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中,毛泽东突出了德育的首要地位,指出德育 对其他教育工作起着导向作用。同时,毛泽东非常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强调体育与智育同 样重要,有时甚至比智育更为重要。 1、德育是教育工作的中心 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中,毛泽东指出德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培养的 人为谁服务这个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社会主 义教育“灵魂”的高度来认识,告诫全党“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又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 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②强调青 年 学生“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 点,就等于没有灵魂”,③忽视思想改造,学问再多、方向不对,也等于无用。他告诫全 党 “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 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④在1975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中,他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 质 确定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工作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首要内容 。在这一方针中,德育已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道德品质,而且包括思想政治 觉悟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施德育工作,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提高人们 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发扬正气,达到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目的。 2、体育与智育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比智育更重要 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毛泽东非常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中,体育被视为与智育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比智育更为重要。建国不久他就致信当时的教育 部长“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⑤后来针对青年学习、工作负担重,有的部门 和领导不重视他们健康的问题,他又指出“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 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⑥“青年人就是要 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不然他们就不高兴”。⑦他提出要充分兼顾学习 工 作和睡眠休息娱乐两个方面,不能只抓学习工作一头。他还强调要减少学生的上课时间,增 加他们的休息、娱乐,下命令把他们的睡眠时间从八小时增加到九小时,保证青年的身体健 康。到60年代中期,毛泽东再次强调“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不利于培养青 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⑧建议减轻学生课程太多的压力 ,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今天,毛泽东教育思想中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坚持体育和智育并重发展,仍然具有重 要的指导价值。 二、高校德育、体育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分析 大学阶段在个人一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按照我国的现行学制,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 在18-22岁之间,处于德、智、体诸方面均趋于定型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 祖国的未来,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毛泽东德育、体育思想的 实用价值,领会高校德育、体育对大学生成才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德育的导向作用 大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科学文化因素和身体心理因素才 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德育虽然不直接介入学习和工作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但它所形成的 学习工作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鞭策学习和工作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 和推动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就会阻碍、干扰学习和工作活动的正常进行 。而且德育具有不断强化的作用,具有维持控制和调节作用,进而使学习、生活顺利进行。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而活动动机的产生与活动 目的的确定,都是与德育密切相关的。一个学生愿意或不愿意学习什么,或者学习到何种程 度,更多是德育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2、德育的保证作用 德育的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会自觉地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人格。良好的德育素质能够调节和支配人的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方 向,制约人的心态,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持久性和稳定性。一旦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不健康,即使他的知识再多,智能再高,也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栋梁。可见德育保证作 用的重要性。同时,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又关系到祖国的命运和前途。马丁.路德认为,“一 个 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 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⑨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3、体育的基础作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生存的基础。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这将注定他 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优秀的人才。他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时会明显感到力不从 心。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的重要基础。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全民素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 是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 希望。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 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三、高校加强德育、体育教学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身体素质状况总体呈现积极向上、健康的良好态势。但是 ,我们也应当看到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他们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 义,缺乏集体观念,学习目的不明确,道德自律性差,同时一些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没有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由于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尤 其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学生会受到来自社会的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高 校重视德育、体育的教学工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加以积极地引导。 1、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德育培养 第一,选择健康有效的德育内容,进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 “两课”在高校德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的职责是服务于社会,高校的德 育是在同社会的密切联系中,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的。因此,高校“两课”德育必须选 择健康有效的德育内容,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例如对学生进行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 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学生进行中国国情教育,并同省情、校情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 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反对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掌握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真才 实学。德育教学还应着力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 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道德品质。特别要对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是公民思 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身份证。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守信为荣、 失信可耻,以诚待人、以德立身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行、行必果。要引导大 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自觉遵守道 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 第二,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当前,高校“两课”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性 ,使得“两课”教学效果不好,影响其德育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 而在“两课”教学改革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根据其需要 组织设计、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地接受教育,才 能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质,也使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 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灌输和双向交流相结合。必要的灌输可以存在,但是教师更应实行灌 输与双向交流相结合,重在引导。目前,大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还很不充分,有相当数 量的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除了学术问题外,很难涉及日常生活的一些认识问题。这种情况应该 尽快加以改变。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 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通 过沟通,教育者可以了解受教育者的个性、思想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此基础上对 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德育内容为学生接受和内化,最终上升为学生个体品德的特征 。 第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两课”教师队伍。 “两课”教师实质上就是一支比较稳定的职业化的德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自身素质 的高低,决定了德育工作效果的好坏。所以,必须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两 课”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讲起课来就能旁征博引,引人 入胜,从而使“两课”教学焕发出诱人的知识魅力。在“两课”教学中,教师的身教示范作 用尤为重要。古人说,正人先正己。大学教师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 思 想品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两课”教师做到:要学生信服一种理论,首先自己 真信;要求学生上好课,首先自己备好课;要求学生遵守纪律,首先自己遵纪守法;要求学 生文明礼貌,首先自己举止文明;要求学生勤奋好学,首先自己严谨治学。“两课” 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塑造学生,促进青年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从而 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课”的德育功能。 2、改进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形成终身体育观。 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体育锻炼,不 但效果好,还易于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而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其影响会使人终生受益。 从终身体育观来看,关键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身体锻炼 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把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传 达给学生,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同时也促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端 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健康 状况、生活、学习的环境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基本方法,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高校 尤其要重视女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要经常组织和引导她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切实增强女生 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二,适当调整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健身为主、休闲为主、 兴趣为主的多种体育活动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健身的时尚。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所 学 知识毕业后能够运用,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多传授学生喜爱的、在课外活动中所能接触到的 体 育项目,将体育舞蹈、健美操、保健气功、武术、乒乓球、网球等项目列入教学内容。理论 课要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传授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例如 : 如何处置受伤;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健康;如何评价锻炼效果等,引导学生善于用科学的态度 参与体育活动。高校体育教学要突出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和实用性,最大限度地 满足个体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高校加强大学生德育、体育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努力探索各种 行之有效的途径,进行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 ,真正做到毛泽东所倡导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 育的真正涵义。
注释: ①③⑥⑧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C].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113, 112, 97, 124. ②④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C].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803 , 780. ⑤⑦毛泽东文集(第六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83, 277. ⑨[美]塞缪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1. 参考文献: [1]滕纯. 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2]龚学增.民族精神教育读本[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3]李太平. 全球问题和德育内容的更新[J]. 高等教育研究, 2002, (6). [4]邹师. 大学生余暇体育行为与健身模式类型研究[M]. 体育与科学, 2001, (5).
收稿日期:2010-03-18 作者简介: 李雪茹(1971~),女,吉林白城人,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高校“两课”教育。韩成波(1968~),吉林公主岭人,吉林省松苑宾馆餐饮部经理,经 济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