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把握好建筑力学课教学中的“度” _时代人物 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基金课题
 
谈如何把握好建筑力学课教学中的“度”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谈如何把握好建筑力学课教学中的“度” 
宋非非 宋 平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311231) 
  摘 要: 教学适度是教师教学总体要求与特定情况具体结合的教学效果。本文着重谈了 建筑力学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适度,真正做到教师教学中突出主干、教好主干, 学生学好主干、培育出知识主干。使知识转变为同学们自己的知识。
  关键词:教学;建筑力学;适度 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10)05-0042-02
   一、引言
  哲学中有一个“度”的概念,它应是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界限。凡事不可过度,一但过 度就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时代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为适应社 会的发展即新时代对人才需要,我们在基础理论教学中,要重视对适度的把握。即找到保持 质的量的限度,使“教”与“学”相适合。事物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内,也就是在两个 节点之间,事物的质不变,超出了度的范围,突破了点,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要保持事 物的稳定,就要做到适度。不仅要认识事物保持自己质不变的量的幅度和范围,准确掌握事 物度的两个节点,还要在行动上设法使事物的量保持在度的范围之内不要突破两个节点。因 此教师在“教”时如何做到适度,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背景
  笔者曾经在学生毕业答辩时做过测试,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到毕业时连力学中最基础的静 定结构反力也求不出,内力图更是难上加难。四年的本科学习中三个学期的力学教学其成果 几乎降之为零。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上的取舍不够适度。建筑力学包括三个基本部分:理论力学、材料 力学、结构力学,即习惯上称为“三大力学”,将三本书放在一起,篇幅浩大、内容繁 杂。片面强调完整,浮光掠影,就会造成现在这种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 大纲把握好度,选点不要过多,贵在以少胜多。
  力学是一门十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学科,其逻辑推理和论证方面也很严谨,教师们在讲 授这门课时也非常重视这点,忽视了力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力学的重要性没能充分 显示出来。教学内容重复,逻辑推理过程和论证方法繁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 好适度原则,过多的繁琐和重复就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冲 淡了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不容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要点,因小失大。

   三、如何做到适度
  1、围绕大纲内容适度
  单一门课程反映是否适度的是教学内容的适当取舍。如何取舍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 要求的层次上入手,抓住教学的要点。因此对教学层次的认识要清晰,注重层次的划分,对 于不同的层次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即对必须要求掌握的内容(习惯上称基本内容或必会内容 )、一般掌握的内容、一般了解的内容要仔细推敲,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的规律,掌 握其中理论特征,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很好的掌握静力分析、运动分析、动 力分析及材料强度、刚度、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和应用方法。以往我们在建筑力学授课时往往 只注重所授课程的深度,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因此适度划分教学层 次是很必要的。对于必须掌握内容的适度确定是很关键的。对于教学适度的把握是一个创造 性的过程,例如静力学中物体的系统平衡问题可将下面两类平衡问题划为必须掌握内容:第 一,带有附属部分类静定结构平衡问题;第二,三铰刚架类静定结构平衡问题①。结构力 学中可将下列内容划为必须掌握内容:第一,静定刚架的弯矩图②;第二,力法、位移法 、力矩分配法③中对于常见结构形式在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求解问题。
  2、教师所发挥教学作用要适度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引导、启发学生学习 的助学作用。利用自身知识优势向学生传递信息引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更深层次的想问题 。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可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 进行现场教学,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工程实例,因为只有自己理解的东西才记得最牢, 对知识点的记忆巩固才会有大的帮助,讲授材料力学中关于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④时 可 引发学生联想工程实例。具体的教学时还可以设置一定的疑问,指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 时从实践中寻找答案。例如讲授扭转变形⑤时可以使学生联想到早晨洗脸的毛巾沾湿后如 何拧干的。建筑力学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其中最大的难点莫过于计算简 图。很多学生在计算简图的学习中存在困难。计算简图⑥与实际构件尽管有一定的差别, 但对实际构件进行简化过程中其主要特征是一定要保留的,因此利用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计 算简图则事半功倍,例如可用门的合页和光滑圆柱铰链进行对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光滑圆 柱铰链的约束反力。讲到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时可以引用人站在沼泽地和趴在沼泽地上区别 为引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加有效适度的体现了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引 导、启发学生学习的助学作用。
  3、教师的教学原则要适度 
  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上课只顾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而不考虑 学生对此是否有兴趣,是否认真听讲,是教学工作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教学适度的取得也就 失去了另一半十分重要的接受基础。因此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这样 学生在听课时会感到老师真的了解大家,师生之间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学生才能积极配 合,不断沿着正确的教学轨道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在每节课中设计一个颇具悬念的 引例,精心设计每次课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导语就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 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如在讲授桁架内力⑦计算时,可以以一座独特的桥为引例来吸引学 生。从而使其结果体现出教学的适度。
  4、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余地。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 相互碰撞、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就是指教学内容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在教 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总体要求进行提示性讲解,避免和盘托出。具体指导学生们如何去思考, 有 时还可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思考以活跃思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讲解要点还可 以引而不发,给出提示或暗示让学生自己推导。
  5、教师教学延伸要适度
  建筑力学是土建类专业的基础课,它为设计出能满足适用、安全、经济要求的结构提供 依据和方法,是学习后续专业的基础,为避免建筑力学与后续专业课的脱节,适当延伸是很 有必要的,但要注意度的把握。作为力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 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同伴合作、学生的学习体验等宏 观地思考问题;同时,又要着眼微观精心设计教学。要多从学生的发展考虑,从学生的认知 规律入手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学习的量不能过大,重点一 定要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被激发,不要为了过度的延伸 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延伸教学内容要适度。
  6、考试内容要适度
  学生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过程。考试评 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考试导向的积极性,会有效地改 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 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考试的适度可以以考试卷出题内容来指导适度性。如:必须掌握内 容出题分数为70分,一般掌握内容20分,一般了解内容10分。

   四、效果展望
  在力学教学中掌握好了适度,教师教学中突出主干、教好主干,学生学好主干、培育出 知识主干。学生们将必须掌握内容形成知识大树的主干,然后在知识大树主干上长出枝叶, 也就是慢慢掌握了其他一般掌握内容及一般了解内容。知识大树慢慢繁茂,知识树根慢慢牢 固,知识也就成为了同学们自己的知识。

注释
①②③⑥⑦包世华. 结构力学(第3版)(上)[ 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 7:51,49,164,4-11,72-81.
③包世华. 结构力学(第3版)(下)[ 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3 9.
④⑤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 材料力学(第四版)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6.
参考文献:
[1]包世华. 结构力学(第3版)(上)[ 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包世华. 结构力学(第3版)(下)[ 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 材料力学(上)(第四版).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10-04-05
作者简介: 宋非非(1952~),吉林舒兰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力学。 宋平(1980~),女,吉林长春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工程力学。


 

2012-11-13 13:05:15 - http://www.ems86.com/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发布2013年度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奖、优秀论文奖、优秀著作奖  1/9
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项目公告(中) 11/15
陕西省推荐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六---十 1/13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项目 11/15
2011年度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1/19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