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大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思考 金 桃 方 哲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130022) 摘 要: 如何加快计算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步伐,探索一条具有电大开放教育特色的新 路,真正实现培养高质量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是值得我们思考和为之努力的。本文通过对电 大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和思考,对电大计算机专业的 专业开设、课程体系优化及课程设置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10)05-0044-02 2009年是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周年,30年来,电大在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等方面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电大在创 建之初是由理工科起步的,理工科在电大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世纪80年代时 ,许多大中型的国有企业、厂矿,甚至一些科研所都开设了电大教学班,而且主要都是理工 科的专业。学员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在获得文凭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专业理论知识, 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了骨干作用。特别是90年代后开设的计算 机专业,更是使电大工科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当时的理工科不但学生人数多 ,毕业生的质量也是很高的。作为在电大从事计算机教学及管理工作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普 通教师,笔者见证了电大理工科兴旺发达的时期,更亲历了计算机专业蓬勃发展的历程。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国有企业改制、机构调整;普通高校扩招及网络学校发 展迅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大理工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各类计算机培 训学校、证书培训班、工程师培训班的兴起,更是对电大计算机专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和压 力。就我校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人数来讲,比以前要少得很多。面对这样的困境 和压力,如何加快计算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步伐,探索一条具有电大开放教育特色的新路 ,真正实现培养高质量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是值得我们思考和为之努力的。笔者结合我校近 年来的教学及实践,对电大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有一些想法和建议,觉得有必要提 出来。 一、开办特色专业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我校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计算机本科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按2 年制3年业余学习安排。其培养目标是“重点面向基层的,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硬件设 计、开放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从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来看,实际效果与设定的目 标相去甚远。首先,在专业设置上,与普通高校看上去没什么区别,没有电大自己的特色; 其次,高校的学制是4年全日制,电大是2年制3年业余,而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却与普通 高校的设置大致相同,可想而知电大本科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广度、深度和难度上显然与高校 无法相比。因此,在当前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电大计算机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若 仍仿照普通高校本科课程的形式是难以行得通的。应该对专业结构做大幅度的改革,在专业 定位上和培养目标上要更准确、更具体、更实用,比如应用软件开发与设计、硬件设计与维 护、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站设计与维护、计算机美工设计、计算机动画设计等等 。另外要缩短学期,学制在一年到一年半左右,这样才能快出人才,因为计算机的软硬件更 新换代的速度太快,如果你学的是实用技术的话,两三年后就该过时了。总之,要打造出电 大的品牌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使之能及时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才可以吸引更 多的学生,培养出能学以致用的计算机技术实用型人才。 二、按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 现在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按类别划分为必修课 、限选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多年来,许多毕业生反映现在的本科课程学完后基本用 不上,还不如有些专科课程实用。最近中央电大新推出的计算机本科教学规则中,将按模块 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实践课等,其中的选修课 增多了,使得选择课程的灵活性增强了,这说明中央电大正朝着“课程超市、学分银行”的 目标搭建课程体系,但其中的主干课程即必修课的设置并没有太大改变。其一,部分必修课 仍然缺乏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缺乏对学生适应就业岗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其 二,根据有些课程以往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来看,部分课程的理论性很强且难度较大,如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等,有的学生考了几次都不过 关 。因此,应该改变以主干学科为主线的课程设置体系,建立以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 线的课程设置体系。可以借鉴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 置的方案,减少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例(以必需、够用为度),有些理论性很强的课 程,对学生来讲既难掌握又不实用,应该考虑改为选修;专业课的设置要具备针对性与实用 性,应当科学地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删减不必要的理论知识,适当降低难度,突出实践能 力的培养。这样即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又能实现教材的瘦身 ,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还可以缩短学期。 三、加快落实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政策 曾在2006年6月,中央电大在网上召开了理工科教学改革及证书教育工作会,会上提出 了要“加快学历教育与岗位证书培训结合的步伐。”并介绍了“电子仿真软件应用设计师” 项目、“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项目和“MLC”(微软授权视窗应用学习中心)项目。中央电 大理工部表示要力求通过这些工作,在专业整合、课程开发以及学历教育与岗位证书培训相 结合方面有所突破。①时隔6年,至今仍未见实现(至少在我校是这样),即使在多年 来 的实践表明,电大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不能简单地仿照普通高校的模式,而 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围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来确定培养目标、制 定教学计划和调整教学内容。首先,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 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 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比如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 等课程与“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认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等认证衔接;将“英 语”课与“英语等级考试”衔接等等。并可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 ,替代相应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其次,要选用合适的教材。每一门课的教材选取既要保 证基本的知识要点,又要适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与证书衔接的课程,应尽量选择与认证考 试或等级考试相关的教材。总之,要力争在学生获得了应掌握的知识、不增加学习负担、得 到课程学分的同时,又能得到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将会 对学习者的求职、工作提供十分有力的帮助。 此外,根据计算机专业发展迅速的特点,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社会发展 的需要适当的调整课程设置。还应留有一定的余地,设置机动学分,由教学单位根据实 际需要安排课程,当然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总之,我们期望电大计算机专业不断改革创新 ,发挥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培养出更多国家建设需 要和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相信电大理工科会重新兴旺发达起来。 注释: ① 中央电大理工科教学改革及证书教育工作会在网上召开[EB/OL]. VBI数据信息网 htt p://www.jstvu.edu.cn/ptjy/jxjw/vbi/083/vbi83/ddsx/zxdt/2.htm, 2003-06-06/2009-07-10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EB/OL].http: //www.jlrtvu.jl.cn/news/newsdetail.asp?newsid=737, 2008-01-31/2009-07-10 [2] 张健辉. 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EB/OL]. 育龙网校http://lw.china -b.com/jyys/20090214/112828_1.html,2009-02-14/2009-07-10
收稿日期:2010-03-22 作者简介: 金桃(195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电大教学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方哲 (1972~),吉林长春人,吉林电大远程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