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文师范生“古文”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 杨映红 林 钗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515041) 摘 要: 高职中文专业师范生在古代文学课程认知上,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 学习生活中明显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在课程的学习兴趣上,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的指引;在 课外阅读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在意课程的考评成绩,但学习上有图易畏难的心理;看重教 师的综合素质,对老师还有很多不满意。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 内容、教学模式、考评制度、师资素质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古代文学;学习现状;调研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10)05-0016-04 中国古代文学(以下有些地方简称“古文”)是高职院校师范类中文专业的一门主干课 、必修课,是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课程,也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语言等课程必需 的一种修养。那么,今日的高职院校师范类中文专业学生对于“古文”的认知有多少?他们 对该课程的期望又是什么?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类中文专业 大专生为对象进行调研,以期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 一、调研时间、范围、内容及方法 1、调研时间:本次调查问卷时间是2009年4月,统计分析时间为2009年6月。 2、调研范围: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类中文专业在校大专生,涵盖三个不同生源性质 的专业:高中起点三年制普高班(以下简称“普高班”)、中师起点三年制小教班(以下简 称“小教班”)和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班(以下简称“五专班”)。本次调查跨越三个年级 ,有9个班共计432人接受了调查:06级普高班135人;07级普高班144人;08级普高班44人( 08级普高班尚未开设古代文学课程,只有一个班的同学自愿参加了问卷调查);07级小教班 50人,06级五专班59人。 3、调研内容:本次调查问卷由“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现状调查表”和“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课外阅读调查表”两大部分构成。本调查分析以“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部分 为主(“作品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将另文具体分析)。 4、研究方法: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问卷法、分析法、访谈法、文献法。 5、调查过程:(1)由调研者详细说明调查目的和填表方法,统一发放有关问卷,并现 场收集。现场发放问卷444份,回收有效问卷432份,回收率97.3%。(2)回收问卷后,课余 进行了个别学生访谈,收集有效信息12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关于文学史与作家作品的认识(调查结果见表1、表2)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因其涵括的时间长,内容丰富,教学计划中一般按先秦两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文学依次分段编排,每一编中再分若干章节进行教授 。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同学最喜欢唐宋文学,21.7%的同学最喜欢元明清文学,喜欢魏晋 南北朝文学的不多,只有5.6%,喜欢先秦两汉文学的最少,只有4.8%。据调查,大学生不喜 欢文学经典的原因主要是“枯燥难懂”①,而本调查则表明,时代久远所造成的语言文字 和 生活内容上的隔阂是其“枯燥难懂”的一个重要因素。唐宋时期的代表文学分别是唐诗宋词 ,访谈中学生表示最喜欢这一时期,主要是因为对诗、词这两种抒情文体比较感兴趣。 表1:关于文学史与作家作品的认识的调查 〖BG(!BTXDF〗〖BHDFG16mm,FK40mmZQ,K40mmZQF〗 表2:关于古代作家中谁对你影响最大及 你对他(她)的认识了 解的调查 〖BG(!〗〖BHDFG13mm,FK50mmZQ,K30mmZQF〗 在关于历代文学作家中谁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回答中,只有382位同学填写了答案,而提 供的人物时间跨度极大,从先秦到现当代都有。这里列出的前5位,李白得票率最高,有63 人填答。答案中还体现出一定的性别审美倾向,陶渊明排在第五位,有14人选了他,但全部 是女生投的票(本调查有32位男学生参加了回答)。在男生的回答中前10名作家全是男性, 排名依次为:苏轼、孔子、李白;老子、司马迁、曹操、庄子、韩愈、李煜、施耐庵。女生 的回答中前10名作家依次为:李白、苏轼、李清照、陶渊明、孔子、李煜、曹雪芹、欧阳修 、杜甫、司马迁。其中出现了女性词人李清照,并且排名仅次于李白、苏轼,排第三位。像 此种文学审美倾向上的性别差异,在一项针对三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②这 些说明,教师在阅读指引上还要注意一定的性别审美差异。另外,08级普高同学的回答中还 出现:鲁迅(7人),钱钟书(2人),顾城(1人),萧红(1人),巴金(2人),郭敬明 (1人),这说明还没学过古代文学课程的新生,不少人对于古代文学还缺乏最基本的时间 概念的认识。 表1、表2第二个问题的调查数字显示,学生普遍认为高职专科生阅读古代文学原著“有 必要”(88.6%),但对古代名家的认识了解却主要是基于“听老师讲解”(43.2%),其次 才是“看原著作品”(40.6%),调查表明,学生已经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在怎么阅读 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被动和障碍,这说明教师引导阅读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证明对经典作品 凡有真感受真体悟的,非阅读原作不可,而影视作品对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影响力,也不能 回避。 2、关于古代文学课程的认识(调查结果见表3) 表3:关于古代文学课程认识的调查 〖BG(!〗〖BHDFG22mm,FK26mmZQ,K27mmZQ,K27mmZQF〗 分析:表3的数字显示,有9%的同学认为古代文学“最重要”,76%的同学认为“比较重 要”;71.2%的同学认为学习古代文学会影响到自己对人生、生活的态度,这说明学生对于 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比较好的,但对其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是否能起到实质性作用方面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28.7%)的认识就比较模糊。 笔者去年暑假在三所初级中学(省级1所,市级1所,面上1所)的语文教师中进行关于 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应用程度的调查,有61%的老师认为“古文”“很常用”,25% 的老师认为“古文”“较常用”,教师们对古代文学的实用性认可程度列居所有被调查专业 课之首。浙江大学中文系也曾对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该系毕业生作了一项调查,内容之一 是“所有大学课程中,哪门课对你的工作最有用”,结果“中国古代文学”高居第一。③ 实 际上,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修身养性都是必需的,“古为今用”、“培养具有‘民 族文化之根’的现代文化人”已成了教育界专家的一项共识。④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 , 古诗文所占比例就达到了35~40%。台湾地区更高,据当局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高中 语文课纲草案,文言文比率调整为45%~65%。⑤ 3、关于学习的心态(调查结果见表4) 表4:关于学习古代文学的心理、兴趣原因及厌倦原因的调查 〖BG(!〗〖BHDFG15mm,FK21mmZQ,K30mmZQ,K30mmZQF〗 分析:调查显示,在学习心理上,只有20.6%的同学表示对古代文学“很感兴趣”,73. 1%的同学学习的心态是“一般”,即缺乏热情和兴趣,还有4.3 %感到厌倦。古代文学课程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在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障碍,课 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的“可望而不可及”,学生有这种畏难情绪在所难免。在兴趣原因 上,有22.1%的同学认为“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讲得有趣”,可见教师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上的极大杠杆作用。而学生“感到厌倦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教材乏味”(34.5% ),“教学方法单一”(34.0%),“基础差,理解不了”(21.6%),“自己不感兴趣”( 9.9%)。学生不喜欢古代文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教学形成的。教材编排落后和教学方法 单一,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普遍存在的事实,课程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主要也在这里。 4、关于学习的自觉性(调查结果见表5) 表5:关于问老师问题、不问老师问题的原因 与课外是否学习讨 论的调查 〖BG(!〗〖BHDFG15mm,FK28mmZQ*7,K28mmZQ*7,K25mmZQ*7〗 分析:调查显示,55.8%的同学是“基本不问”老师问题,17.3%的同学“从来没想过要问” ,26.4%的同学“偶尔问”,“经常问”的竟然不到1%。而不问老师问题的原因有47.2% 的人回答是“没有思考,提不出问题”,占了将近一半,课外“从不讨论”课堂学习内容的 也有15.1%。这种麻木的学习心态应该引起每个古代文学老师的反省。许多任课老师都知道 ,凡是准备参加本科自学考的学生,其提问的次数要远远高于那些没有这种打算的学生。所 以,鼓励学生设定更高远的目标将有助于教学的深入。 5、关于学习的接受(调查结果见表6、表7) 表6:关于最反感的教学方式与最有效果的授课方式的调查 〖BG(!〗〖BHDFG12mm,FK34mmZQ*7,K46mmZQ*7F〗 分析:调查显示,学生最反感的教学方式依次是“老师照本宣科”(66.9%),“不着 边际,胡吹一通”(15.2%),“教师满堂灌”(14.3%),“只有例子没有理论概括”(3. 6%),这说明学生最讨厌不学无术的老师了,只会“不着边际,胡吹一通”或“满堂灌”的 老师,同样不受欢迎。 在最有效果的授课方式中,83.6%的学生最认同“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再配以粉笔板书 ”的方式,“完全用多媒体课件”显然对古代文学课程不完全适用,只有6.9%的同学认同它 。这说明新教学媒体的运用不能什么都一窝蜂而上,还需要灵活选择,适可而止。 分析:古代文学课程是否需要实践以及如何实践的问题一直是伴随该课程始终的问题 。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实践性学习是“看录像或听名家学术讲座 ”,占87.2%,其次是“课堂专题讨论”,占38.5%,“古文写作技能的操练”和“课前五分 钟讲演”所占比例加起来还不到三分之一。“所有的实践性学习都喜欢”的只有13.9%,“ 所有的实践性学习都不喜欢”的倒有16.8%,这说明在所有已开设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学 生明显倾向于最省力的“动眼”、“动耳”活动,而对实践层次相对较高的“动口”、“动 手”能力训练却不大感兴趣。学生学习中明显存在着图易畏难的心理,不能忽视。而且,学 生的喜欢与否也会因学生素质能力的不同而有所波动,如选择最喜欢“古文写作技能的操练 ”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大三的同学。这提醒我们在课程改革的一体化设计中,需要对实践内 容、层次、类别进行科学计划与机动安排。 表7:关于实践性学习的调查 〖BG(!〗〖BHDFG20mm,FK40mmZQ*7,K39mmZQ*7F〗 在当前古代文学实践性学习时间上,调查表明,学生认为“适中”的有30.6%,认为“ 偏多”的只有3.9%,认为“偏少”或“太少”的则占了65%以上,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实践 性学习还是很看重的,教师应予以重视。“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真正转“知”为“ 识”,才能更深刻地领悟学到的东西,也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趋向“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 。 6、关于学习的收获(调查结果见表8) 表8:关于学习收获的调查 〖BG(!〗〖BHDFG6mm,FK80mmF〗 分析:调查显示,在最大的学习收获上,有69.1%选“古文知识”,55.5%选“ 人格熏陶 ”,58.4%选“思想启迪”,52.9%选“审美享受”,全部都占半数以上,这说明大部分高职 中文专业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智育、德育、美育作用,已经有较好的全面认识。对于高职师 范生来说,了解自己的祖国文化、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提升 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都是必需的,古代文学课程就是提供了这样一块沃土。而2%的“不知道 ”说明高职学生中依然存在着不知学为何用的“无知”学生。 7、关于学习成绩的认识(调查结果见表9) 表9:关于考试成绩、考评标准认识的调查 〖BG(!〗〖BHDFG10mm,FK36mmZQ*7,K44mmZQ*7F〗 分析:调查表明,34.9%的学生“很重视成绩”,56.5%的学生“有点在意成绩”,“ 不在意成绩”和“无所谓”的加起来不到10%,这说明高职大学生对于考评成绩还是很在意 的,原因应该是它直接关涉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 在考评标准认识上,有27.5%认为目前考评制度“不公平”,有18.0%则持“无所谓” 态度,这说明将近一半的学生对于当前考评制度存在一定的看法,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注意 。 8、关于教师的评价(调查结果见表10) 表10:关于古代文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与对教师评价的调查 〖BG(!〗〖BHDFG15mm,FK30mmZQ*7,K26mmZQ*7,K24mmZQ*7F〗 分析:在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上,学生的选择依次是“渊博的知识”(91 .9 %)、“人格魅力”(67%)、“现代教育教学方法”(63.4%)、“职业道德”(55.8%)和 “科研能力”(36.9%)。这鲜明地体现了被调查学生对教师拥有渊博知识的推崇,而教师 的人格魅力同样为学生所重视,恰好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内涵。教与学是 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得好,也就会学得好。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实践的“纲”和实 施教学计划的手段,与学生的利益相关,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学生的高度推崇正说明其 有直接诉求的心理。职业道德是从业者的基本道德,也得到一半以上学生的关注。仅有36.9 %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科研能力”,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科研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也说明他们并不很清楚“渊博知识”与“科研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师的文化视野影响着学生的文化视野。调查表明,28.2%的学生认为古代文学老师的 形象对自己学习古代文学的态度“影响很大”,57.7%认为“有一点影响”,这说明老师形 象对学生的重要性。一个老师形象的好坏,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正所谓“女为悦己者 容”,“生”也为悦己者“学”。 调查显示出,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称职”、“基本称职”的还不到90%,甚至还有“不 称职”的评价(3.0%),这说明学生对于老师还存在很多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这是 很值得为人师者深思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师范类中文专业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认知上,能意识到它的重 要性,也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却明显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在学习认知上, 存在着课程未学、教师未讲,就有古今不分的尴尬;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很大程度取决 于老师的指引;在学习的收获上,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已经有较好的认识,但在 课外阅读上,多数同学还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和阅读障碍;学生在意课程的考评成绩,但学 习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图易畏难的心理;学生很看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老师还存在着很多 不满意。“‘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课程改革的成败,从多方面影响着教 学对象知识系统的建构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最终反映到人才质量上。”⑥调查结果表明 , 高职院校师范类的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评制度、师资素质等方面都需要 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注释: ①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 (2):58. ②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 代:学术版,2005(4):7. ③调查显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对今后工作最有用[EB/OL]. http://www.hpe.sh.cn/ShowNews.asp?ArticleID=19569 ④孟莹.让古诗文成为我们的精神底子——专访华东师大方智范教授[J].当代学生,2004 (Z2):64. ⑤台湾高中语文重拾经典文学 文言文比率增至65%[EB/OL]. http://www.chinanews.com.cn/tw/tw-rwtw/news/2009/12-10/2011520.shtml ⑥周晓琳.面向基础教育,深化“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课程的教学改革——精品课 程建设系列论文之一[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79. 参考文献: [1]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 05(2):58. [2]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 时代:学术版,2005(4):7. [3]孟莹.让古诗文成为我们的精神底子——专访华东师大方智范教授[J].当代学生,20 04(Z2):64. [4]周晓琳.面向基础教育,深化“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课程的教学改革——精品 课程建设系列论文之一[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7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基金项目:本文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立项科研课题《高 职院校师范类中文专业学 生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 项目(SZK09C02)。主持人:杨映红;课题组成员:杨映红、林钗。 收稿日期:2010-03-08 作者简介: 杨映红:(1973~),女,广东澄海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中文讲师。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与学科教学。林钗:(1979~),女,广东汕头人,汕头职 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中文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学科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