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数字化方式探究 _时代人物 智库_http://www.ems86.com/index.php
 
基金课题
 
学术期刊数字化方式探究
投稿信箱:ems9586@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6109586广告部:电话:010-86109586发行部:电话:010-86109586
学术期刊数字化方式探究
 作者:宋迎迎  来源:青年记者

  ● 宋迎迎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服务的拓展,人们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设备,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这种变化在改变用户的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方式的同时,也使学术期刊出版与传播模式面临深刻的变革。面对数字出版,学术期刊如何应对挑战,如何适应数字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如何加快数字出版的步伐?

  

  学术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一)学术期刊数字化手段单一

  广义上的学术期刊数字化,指的是期刊的采编、出版、发行整个流程的数字化。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还只是将已经出版的纸质版的期刊单纯制作成PDF等文件传输到网上,尽管大多数学术期刊都加入了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数字出版平台,但是,为了保证刊物的纸质发行量,电子版的全文会有一定的时滞,除了签约同步进入数据库的少数期刊外,期刊数字化出版均滞后于纸版期刊3个月左右,数字化采编系统还不够完善。

  (二)学术期刊数字化过程中缺少与受众对象的互动交流

  纸质期刊是一种单向传播方式。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观念、意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的高度交互性使人们可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人们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自由度,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术期刊目前还处于数字化的探索阶段,原有的单向性传播瓶颈尚未完全突破,学术期刊数字化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内容和信息的传播,而忽视互动和反馈的重要性。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路径中,对期刊的电子版、网络版形式比较重视,即把网络当成了多媒体化、实时性高的单向传播平台,而不是一个互动的多向平台。缺少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使期刊的竞争力大大降低,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弱势。受众可选择、可发表、可获得实时反馈的互动性内容,恰恰是在数字化生存中最需要重视、最有竞争力的因素。

  (三)学术期刊数字化规范标准尚未形成

  传统出版物在格式规范方面已经比较统一,但数字化出版物的规范标准尚未形成,各类期刊论文的数字化格式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期刊的运营商研发了各具特色的阅览器,电子纸阅读器内容也有纯文本TXT格式、网页WEB格式、图文兼容的PDF格式等,格式不统一、缺乏规范严重影响了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发展。

  (四)数字化使学术期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更加复杂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数字化作品引用不规范、版权之争以及盗版现象屡屡发生。如果作品和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作品的权利人是不愿意损害自己的利益的,长此以往网络中将不会出现有价值的作品与信息。学术期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字化期刊中作品知识产权的合理体现;二是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中对著作权的合法使用;三是学术期刊数字化过程中的利益平衡。

  (五)数字化学术期刊的产业链有待健全

  数字期刊产业链由内容提供商、数字平台供应商和网络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等组成。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单位拥有大量的作者资源和内容资源,但缺乏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来开发数字产品,而技术提供商因为缺乏内容资源,必须与内容提供单位合作。由于产业链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协商,优秀的内容资源无法实现真正的数字化,从而制约了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

  

  移动阅读时代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方式选择

  (一)期刊APP:进入移动互联网平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2012年,手机已经超过台式机成为网民上网的第一通道,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占到了全体网民的78.5%。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如何满足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学术期刊的新需求,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基本逻辑起点,在这一过程中,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手机应用(APP)成为学术期刊跻身移动阅读行列的优选通道。

  学术期刊APP不仅可以弥补纸质期刊的不足,而且实现了全方位的拓展与延伸。期刊APP用户不仅可以方便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编辑部门也可以利用期刊APP监测用户的个性化兴趣偏好、实现个性化定制、实时掌握受众的内容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向目标用户适时推送最新的科研成果,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二)优先数字出版模式:再造生产流程

  优先数字出版是以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印刷版期刊的内容。传统的期刊出版模式是整刊出版,而不会出版单篇文章。优先数字出版则不同,它采取的出版理念是“单篇出版为主、整刊出版为辅”,即在没有出版纸质期刊前,把决定录用的单篇学术论文先在网上出版,这样既可以满足学术论文对出版时间的要求,又可以满足用户及时获取学术信息的需求。在网络上出版的单篇学术论文达到一定数量或间隔一段时间后,为满足个别读者和机构对纸质期刊的需求,适时出版整刊的纸质期刊。中国知网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了中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目前国内已有1123种期刊加入此数字平台,实现学术论文的优先数字出版。快速出版是优先数字出版的主要价值。这种出版方式与以往的数字出版方式相比,就是在期刊印刷之前就上网出版。编辑部可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平台自主编辑论文并即时发布。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期刊的主要出版方式有互联网出版、电子出版和手机出版三种。

  此外,一些学术期刊编辑部也积极探索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新模式并付诸实施,比如《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早在2008年以前就在自建的网站上开辟出一个“预印版”栏目,将拟刊发的稿件提前放在网站上供读者浏览、阅读和下载。

  (三)二维码:开启数字化时代的城门

  曾经的网络流行语“百度/Google一下,你就知道”,如今已经被“扫描一下,你就知道”所取代,这说的就是二维码。所谓二维码,就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以平面(二维方向)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二维码的应用比较广泛,因具有大容量、低成本和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等优势,经常被用于获取信息、跳转网站、推送广告等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轻松实现了解产品信息、快速下载APP及移动支付等功能。

  3G通信网络的发展,各大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对中低端智能机型的推广和普及,为二维码在学术期刊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和支持。二维码在平面杂志上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广告的品质,也可以对广告内容进行延伸,同时,还可以让纸版杂志非常便捷地实现数字化,而且在移动商务上也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①马必文:《美国数字出版业发展及其启示》,《岭南学刊》,2012年第5期

  ②文艳霞:《移动互联环境下的App与期刊App》,《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第9期

  ③吕赛英:《学术期刊推进优先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编辑学报》,2012年第2期

  ④曾文:《浅论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出版经营之路》,《科技与出版》,2012年第9期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

  来源:青年记者20138月下

2013-12-03 01:08:21 - http://www.ems86.com/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发布2013年度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奖、优秀论文奖、优秀著作奖  1/9
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项目公告(中) 11/15
陕西省推荐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六---十 1/13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项目 11/15
2011年度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1/19
 

组织机构

收录证书

关于我们 在线投稿 汇款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说明:部分文章源于网络转载,原作者无法查证,如有侵犯版权或不同意网络资源共享,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咨询电话:029-86191817  投稿信箱:876105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