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受数字化波及最少,但也已经开始出现了缓慢的变化,开放存取和办学术出版就是其中比较显著的例子。
在所有的出版类别中,只有一种类别没有受到数字出版的影响,那就是学术出版。学术出版商没有像其他出版商那样热衷于数字化,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不少学术出版商已经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
举例来说,2011年美国科技新闻网站GigaOm的作者马修•英格拉姆解释学术出版为什么难以改变,原因是“各大学为学术期刊支付了大笔的订阅费,为了使这些钱看起来花的比较划算,他们要求所有研究成果都必须通过这些订阅的刊物发表。”根据伊利诺伊大学最近的报告,学术期刊的订阅费,有的高达2万美元一年。
到了2013年,传统学术出版依然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在学术出版的外围,已经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开放存取”运动,很多出版商已经开始扰乱学术出版的惯例。
这其中的一些变通的方法是采取“半学术性”的概念,来出版学术成果,以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出版体系。举例来说,《Continent》是一个在线出版的学术期刊,基于知识共享协议(CC协议)向读者免费提供他们的论文。他们的出版理念是“提供传递思想的方式”,而不是为了收取发表费用。
作为学术出版物,《Continent》上的文章依然有一定的分量:《Continent》使用一种“开放同行评论”的筛选机制,能够发挥类似于传统学术期刊同行审议的作用。通过宣扬他们的开放存取哲学和独特的出版流程,《Continent》在扰乱旧的学术出版体系的同时,总体上依然保持对学术成果的支持。根据卫报的乔治•蒙博的观点,在阅读一篇论文需要图书馆或者研究者花费40美元时情况下,《Continent》的出版方式是很受欢迎的。
其他出版商使用CreateSpace或者亚马逊的Kindle平台的数字化服务来提供开放存取服务。出版商Punctum Books在通过CreateSpace提供印刷版著作的同时,还通过他们自己的提供PDF版本,并接受相应的捐助。另外一家出版商Zero Books通过亚马逊出售他们的图书。由于这些出版商的经营游离于大学出版社体系之外,他们在出版流程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一些批评者指出,这些出版物无法提供像传统学术期刊那样的可信性,特别是和来源于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相比。然而,《Continent》以及其他一些出版物都使用了类似于同行评审的程序,还有很多期刊,像《Itineration》 和《Present Tense》,也至少有审读的流程。
对出版商来说,这些新的方式意味着数字化对学术出版的影响还是有可能的。去年,由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的中世纪文化研究期刊《Postmedieval》使用了一种“群体评审”(crowd review)的筛选机制,而这本期刊之前采用的是同行评审制度。该刊物还通过开放存取平台“postmedieval forum”发表部分论文。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这些半学术性出版的意义在于可能产生独立于传统大学之外的学术审查方式的创新,这些创新有可能从整体上改变现在的学术出版。对于大多数支持开放存取的人来说,其终极目标是:向所有人提供高质量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