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年生命科学研究成果
2012年5月14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李劲松研究组和徐国良研究组首次建立了来自孤雄囊胚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成果在《细胞》杂志在线发表。
2012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病毒和细胞生物学教授王英杰与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沈炳辉的联合课题组发现肝细胞癌变原因,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细胞》。
2012年11月2日,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307医院)刘兵课题组等发现小鼠胚胎头部是造血干细胞发育的新位点,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干细胞》杂志。
2012年12月2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副研究员陈捷凯等准确定位了多能干细胞诱导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障碍,破解了产生障碍的原因并找到了清除这个障碍的办法;12月9日,裴端卿和该院研究员潘光锦带领团队,利用病人尿液细胞成功获得神经干细胞,两项成果均在《自然》子刊在线发表。
2012年4月2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带领课题组发现天然免疫应答过程的新型调控机制,即MHC I类分子的非经典功能,成果在《自然—免疫学》发表。
2012年9月23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戈宝学课题组发现细菌蛋白Tir依赖于其ITIM结构域抑制细菌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及肠道天然免疫,成果在《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
2012年10月,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员黄忠带领的疫苗学与抗病毒策略研究组,在CA16基因工程疫苗研发中取得新突破,成果在《疫苗学》杂志在线发表。
2012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赵春华课题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能将造血干细胞直接变成一种在免疫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成果在《免疫学》期刊发表。
2012年5月14日,河北张家口农科院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成功完成谷子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构建,成果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线发表。
2012年6月1日,中、美等14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完成番茄基因组测序,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
2012年9月,国内外单位合作完成二倍体棉花—雷蒙德氏棉的全基因组草图,成果在《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
2012年9月,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课题组成功揭示了水稻籼粳亚种间生殖隔离的机理,相关论文在《科学》杂志发表。
2012年9月19日,由中科院海洋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完成了对太平洋牡蛎的测序、组装与分析,成果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2012年11月14日,内蒙古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完成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和破译工作,成果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
2012年11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完成甜橙基因组图谱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在《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
2012年11月1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发现乙肝受体分子,成果在线发表于eLife期刊。来源《中国科学报》) |